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长河中,孔子与弟
弟子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他们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几段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夏、子羔都是孔门弟子,子夏,是先贤卜子商的字,十二哲之一,春秋末葬在今高李村金龟山;子羔,是先贤高子柴的字,配西庑先贤,春秋时期隐居在今高李村。
孔子生在邹县地界,既见于历代所修志书,也有历史文献记载。孟子的故乡是邹县,大家都知道。民国十三年(1924)邹县孔教会会长张丕矩先生,以努力宣传儒教文化为己任,在今邹城火车站筹立双圣碑,意在让全国人民晓谕孔孟两位圣人,知道邹县是文化古邦。 孔子、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孔子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由礼制到法制是“内圣外王”符合逻辑的演进。这一演进轨迹,在孔门政事弟子甚至孔子本人已经初露端倪,到子夏门下政事弟子才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