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个成功的民间教师。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学者宗之。
孔子
孔子主张富民、仁政,重视劳动力和社会分工。
《论语》中的很多言论,由于通假、断句等原因,后世对其理解存在歧义,现举三例,以期正本清源,还原孔子本义。
在中国近现代百年风云中,孔德成和其他孔家后人的命运,随着国家权力及意识形态的兴替而流变。
在周公时代,《易经》已正式形成一种卦画与经文合成的形式,因为《易经》产生于周朝,所以被后世称为《周易》,其经过孔子整理后,才成为儒家之经典。
让我们像孔子那样,对患者和逝者寄以同情和哀悼,在反思中学会敬畏天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坚信我们的使命,无畏前行。
我反复地试图还原孔子说这段话时的语境——“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想见那时的说话环境多么自在。
从儒学的逻辑源头考察,圣贤人物从不反对“食色”,更无压抑人性的思想讲述。
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东方道德观的核心,而孔子的道德学说则是其形成的基石。
孔子于洙泗之间聚徒讲学,洙泗遂成儒家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