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孔子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娓娓道来,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又生动具体地阐释了孔子思想对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从全新视角引领读者走近孔子,向大家生动、鲜活、全面地展现了真实的孔子。
孔子
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去曲阜旅游,让他们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通过了解儒家文化,培养集体意识,提升自身素质。
自从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后,兰花就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敬仰和追捧,他们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志趣、个性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尼山圣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百位骑友怀着虔敬的心情身体力行,骑着摩拜单车赴尼山圣境膜拜先师。众人环尼山圣境景区骑摩拜单车行驶,最后在72米高的孔子像前集合,共同完成礼敬先师活动。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颜征在)“祷于尼丘”(即现在的曲阜尼山),“野合而生孔子”。
民建会员、雅正公司总经理温成彬与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陪同并向高階先生赠送此书,传统文化架起了国际间的友谊桥梁
其谥号演变既受议谥规律所限,又与儒学发展及帝王崇抑纠葛在一起。
《论语•泰伯》篇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被视作孔子提倡愚民政策的铁证反复提及。实际上,这是后人曲解了孔子真意。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它体现的是孔子的重民、爱民、知民思想,与所谓“愚民”思想风马牛不
关于孔子的先祖,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以一直追溯到我国商朝王室的微子启。微子启被封为宋国国君,他传位于弟弟微仲。这个宋国国君微仲,就是孔子的直系先世,传14代而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从微仲至叔梁纥,有几位在历史上留下故事的人物,他们是孔子的第十代
孔子、孟子都是要求统治者让利于民,先让老百姓富起来,才能要求他们学忠信礼义,否则,“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孔子的道德仁义礼的要求都是针对从政者,只有从政者按照道德仁义礼做好了,老百姓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