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烟台举行。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晓霞、宋振中应邀参加会议,分别提交了会议论文《从孔子学院谈国际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和《构建国际话语体系 大力讲好中国故事》,并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分论坛。
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
2017第二届中国张家界民俗文化活动月暨首届国际网红直播旅游节之系列主题活动--“千人傩面祭先祖”,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龙洞湖及土家风情园拉开序幕。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无穷的智慧,主要集中在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民生民俗上。其间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考和行事方式,深深印证着中华智慧的力量。
我们在历史教育中致力于构建国家认同时,也不能忽视国际理解教育和学生人格教育。国家认同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结合起来,才不会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认同教育以学生人格教育为基础,才是内在的和可持续的,这样的历史教育才是健康和健全的。
韩国文化遗产厅官员当天透露,9座分布在韩国各地的朝鲜王朝时期(1392年-1910年)儒家书院遗迹将代表韩国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韩方计划明年1月提交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19年作出决定。
孔子研究院开展“学而会讲”活动之三。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尼山学者李润和教授围绕《中韩儒学文化交流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会讲。
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7年第九讲(总第六十九讲)在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尼山学者郭沂教授主讲《受之以荀 纠之以孟——现代化背景下的儒学重建》。
“中国地名不计其数,地名故事不胜枚举,获奖作品毕竟有限,但我们还是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地名文化尽一份力。”获奖作者代表杨波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
孔子学堂正以“一脉”、“二为”、“三好”、“四策”、“五化”、“六践”、“七进”、“八力”、“九制”、“十教”等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促进中华文化“双创”落地,走出一条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的新路子。
夷夏之辨,或者说华夷观,是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一,产生于西周后期与春秋之际。它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它甫一产生,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