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者走进济宁青年饭店梨园茶馆采访时,茶馆内已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济宁“夕阳红”山东梆子剧社成立仪式。此后,剧社老艺人们纷纷登台亮相。那激越高亢、雄奇洒脱的唱腔,让听众大饱耳福,赞不绝口。
山东梆子这一具有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戏曲剧种,曾在鲁西南一带广为流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各种门类的艺术,加上山东梆子演员队伍的青黄不接,造成看戏的人逐渐减少。五六十年代在鲁西南一带创建起来的山东梆子剧团如今已所剩无几,但群众依然对山东梆子依依难舍。
济宁“夕阳红”山东梆子剧社社长王若河,对山东梆子剧种,情有独钟。他说:“山东梆子剧种作为我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鲁西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记得十年前我到农村演出时,有许多观众随剧团走一路,看一路,直到演出结束。而如今,老百姓很难再听到山东梆子戏了,因此,我们有责任挖掘整理这一传统剧种,培养新人。目前剧社是由二十多名离退休老艺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剧社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演出之余,我们还采访了一些观众。在茶馆里听戏的观众中几乎全是老年人,他们说:“梨园茶馆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夕阳红’山东梆子剧社演唱的《韩信拜帅》、《提寇》、《反阳河》、《五凤岭》、《抬花轿》、《斩黄袍》等,原汁原味,使俺感到非常亲切、兴奋。”
当我们走出梨园茶馆时,已是满天星时,老艺人那深厚高亢的唱腔依然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愿这些老人健康长寿,愿山东梆子这一传统剧种能重新赢得观众,在鲁西南世代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