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孟子故里 邹城市按照“儒学之都、园林城市、山青水秀、生态宜居”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东扩、西联、中提、北接”战略,五年来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6万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先后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东城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以东城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建工程项目,新一轮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建成了金山大道、太平东路、平阳东路、唐王山路等新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排水等各种管线全部下地,各种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相继完成了唐王河公园、唐王湖公园治理工程,南沙河综合治理、东城区水厂、一中扩建工程、法院审判楼、商务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城市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形象和品位显著提升。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文博苑小区、泉兴家园小区、文化中心等一批牵动性大的东城区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不仅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总量,扩大了城市规模,而且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构筑了平台和载体。
——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化。该市把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组织开展了岚济路邹城西段和104段两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拆除房屋10余万平方米,铺设油面5万平方米,改造建筑立面3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实施了唐王河公园、唐王湖公园、铁山公园二期、护驾山植物园建设工程,开挖唐王河公园水面27万平方米,建成人行木桥2座、休闲广场8个,栽植银杏、朴树等乔木5000余棵,绿化草坪36万平方米;在唐王湖公园搭建亲水平台,铺设了木栈道;护驾山植物园重点突出民俗、植物造景、摩崖石刻三个题材建设,目前,植物园内外环道路基础铺设已基本结束。相继建成了人民广场、体育公园、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工程。通过一批城建项目和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邹城经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城市道路建设飞速发展。面对城区乘车难、行路难、入厕难、吃水难、用气难等制约城市发展的一连串问题,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品味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修建了唐王山路、燕京大道、平阳路东延、牙山路中段、太平东路、普阳山路南延、护驾山路北延等40多条城区主干道路和背街小巷,完成300条背街小巷治理改造任务,城区道路总长度达143公里。同步实施供水、排污、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国际饭店路口、民政局路口等4处路口渠化改造,城区道路通行更加有序畅通,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通畅的城市交通网络,大幅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截止到2010年,城区道路总长度由2005年底的143.6公里增加到163.9公里,“内成网、外成环,宽通道、大出口”的现代城市道路体系已初步形成。
——公用事业全面提升。瞄准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度推进城市化重点工程,累计投资6.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建设工程174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集中供热能力得到较大增强。2009年,与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合作,全面启动实施了总投资4.2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截至目前,实现集中供热面积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供气供水建设力度加大。圆满完成天然气置换工程,城区和兖矿6.7万户居民用上了清洁高效天然气,铺设燃气中、低压管网450余公里,建成调压站68座,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储气量90吨,年供应液化石油气1300吨,新建小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5%。东城区水厂建设和管网配套工程竣工通水,铺设东城区供水主管线3.9公里。铺设唐村至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工程8.1公里,唐村水厂至东城区供水管网13.6公里,有效缓解了城区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