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微山湖的南阳岛上有个老嬷嬷。老伴死了多年,跟儿关系不和,独自在运河边搭了个棚子,支了个耳朵锅单过。日子相当凄凉。在城里开饭店的外甥女、女婿老远来看她,见姥姥孤孤单单的过很不忍心。她也寻思着她店里缺个人帮忙拾掇拾掇,有意把老人揽过去。吃饭的时候,老人炖了一锅鱼,贴的死面锅饼。吃惯了城里菜的女婿,乍吃这渔家饭,觉得格外鲜美,眼睛一亮连说:“好吃,好吃,比我饭店里雇来的厨师炖的鱼好吃多了。什么一级厨子,二级厨子,都不如俺老嬷嬷做的菜好吃。”这更坚定了把她揽过去的决心,老嬷嬷也自觉生活无望,破门一锁就进了城。
从此这道正宗的微山湖“姥娘炖鱼”系列菜——“草鱼抹锅饼”带进了济宁城,一同带去的还有半船的苇子。老嬷嬷炖鱼相当讲究,火要苇茬子火,黄酱要用玉堂的,且每天早晨锅台上要烧炉香。至此,外孙女的饭店因有了老嬷嬷的一道“草鱼抹锅饼”卖遍了半个济宁城。这店据说原来在草桥口一带,后来拆迁拆得不知道搬到哪里,不过这个菜就此留了下来,成了一道正宗的微山湖菜。在以后的变化过程中,四印大锅换成了小铁锅。苇喳子火换成了煤气连同小锅一同上桌。但无论现在的厨师怎么下功夫也做不出当年的味了,火是一方面,水和鱼又是一方面。烧香肯定个迷信的说法,但随年穿衣,随年吃饭。我相信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微山湖,渔家菜一定会走出渔船,进入高档餐桌宴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