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日,由金乡县民间艺人张清敏选送的山东落子《三八二十三》荣获山东省政府颁发的繁荣艺术创作突出贡献奖。近年来,济宁市金乡县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明、和谐、健康新生活的需要,通过培养民间艺人、培育壮大农民业余演出团体等措施,努力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蒜乡人民在自家门口感受到了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氛围。
说起该县农民艺人,不能不提在全县广为人知的“夫妻剧团”——鸡黍镇周莲池村文艺个体户张萍、周彦修夫妇。夫妻两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曲艺,通过自己辛勤的探索与钻研,由过去单纯的唱曲艺传统节目,发展到自编自演身边的人和事,创作编排了一批贴近生活、内容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他们紧跟社会主题,以山东梆子、山东琴书等形式自编自演的 《和谐乡村喜事多》、《人祸》、《罪责难逃》等近百个节目,唱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深受群众欢迎。夫妻俩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的奖励,“济宁市民间艺术家”、“济宁市百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荣誉接踵而至。
与他俩不同的是该县有更多的 “演员”是半路出家。羊山镇后孟村夕阳红艺术团领班人韩文芝感慨地说:“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又当上了演员!”2005年,热爱文艺活动的韩文芝在镇文化站帮助下,购置了乐器、服装,组织村里男女老少自编自演自导了秧歌、腰鼓、豫剧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他们每天晚上习惯性地聚在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吹拉弹唱,一曲接着一曲,倡新风,树正气,劝诫生活陋习,宣传惠农政策,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个农村艺术团已成为金乡县的明星队伍,每年外出表演30余场次。
该县对这些“草台班子”因势利导,加强扶持,提升水平,让积极向上、文明和谐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旋律。近年来,该县累计投资200余万元,为各演出团体购买服装、音响等,还帮助30多个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帮助他们创作、修改曲艺段子,开展了“农民文化艺术节”、“文化大集”、“元宵节文化大会演”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在全县催生出50多支以农民为主体的 “庄户剧团”、“草台戏班”。这些演出团体常年活跃在乡村,为群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成为该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借金乡县四平调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的东风,将一批农民艺人自编自演的优秀剧目拿去参赛,先后获得了全国群星奖金奖和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