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大运河,西依东昌湖,在聊城有—座“中字头”的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这个去年开始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如今已成为聊城地标式建筑。截至今年“十—”黄金周结束,博物馆已累计接纳游客百余万人次。
运坷沿岸最大的博物馆
“最好玩的是世界运河展厅的模拟游艇,买票坐上船,能参观世界各地的运河,跟真的到了那里一样。”说这话的是在博物馆外停车区看车的郝女士。去年5月1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后,在闲暇时间,郝女士经常到里面转一转。
郝女士说的“船票”,是进入二楼世界运河展厅进行模拟游艇体验所买的票。博物馆馆长陈清义说,游客进入游艇模拟驾驶舱,就踏上了“世界运河之旅”: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发,经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从杭州进入京杭大运河,然后到达北京。
陈清义介绍,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展览面积近7000平方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最大的运河博物馆,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馆名。博物馆分陈列区、收藏区、研究及学术交流区三个功能区域,展示运河发展、运河漕运、运河科技、运河治理、运河城市、运河文化以及运河对聊城的影响等。
“咱们这个是运河沿岸唯一一个注册的国字号运河文化博物馆。”陈清义说,他们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运河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五个名称进行了注册。
开馆17个月纳客百余万
“哪怕啥也不干,在里面呆上一会儿,仿佛在历史中穿梭,感觉心突然静了。”临清市民李岩酷爱运河文化,拍摄的京杭大运河照片装满了十多本影集。李岩说,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像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几乎每个月都来这里研究一番,每次都会有新的惊喜。
阳谷县阿城镇赵店村村民赵中田痴迷于运河文化,31年来走遍运河沿岸河北、山东、江苏三省的1000多个村,寻访运河民谣,整理出了300余万字的民谣。赵中田说,有一次他偶然路过运河文化博物馆,进去转了一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里面收藏的运河文物,有空就过来看一看,闭上眼能想象当年运河边上的繁盛景象。
博物馆不仅是专业人士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吸引了不少普通人。今年4月,博物馆面向社会征集和运河有关的文物史料,共征集到各类文物史料150余件,包括运河图卷、契约、文献书籍、贡砖、石刻碑文、民俗工艺品等。陈清义说,江西省的刘先生得知消息后将他收藏的漕粮串票、漕南执照等和漕运有关的历史凭证捐给了博物馆。
陈清义拿出一份自开馆以来的游客详表,上面清楚地记载了来参观的人数,几乎每个月都有五六千人,“自去年5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纳游客105.9万人次。”
各地争相利用大运坷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不少城市,对于大运河都非常重视,有的建设博物馆,有的建公园,“大运河”成了一个香饽饽。
9月25日,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呈带状分布在北运河两侧,沿岸建有5个功能各异的码头,作为水上游览的停靠地。此外,通州将借助滨水特色和运河文化底蕴,打造一座中国北方现代水乡新城。
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已建成。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展览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
苏州充分运用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带动了现代商业的繁荣。苏州在沿运河两岸,形成了沧浪新城CBD,人气商气不断聚集。
而无锡在全国建立了首个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并募集资金2400多万元,为古运河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如今,游客枕河而眠,桨声惊梦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被专家誉为“无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