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后人的财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依托文物资源,走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两手抓,两促进”科学发展之路。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闪耀千年的浓重儒文化,在曲阜具象为500处历代文物古迹,其中“三孔”更是摘得桂冠上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而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则留下了至今鲜活生动、流传不辍的29项文化瑰宝,其中《孔庙祀典》正努力走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拥有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曲阜人的骄傲,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更是曲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文物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不仅能变“死文物”为“活景点”,弘扬儒家文化,提高曲阜市知名度,打造一块文化产业品牌,而且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的产业链,具有强劲的持续发展力,辐射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成为曲阜市GDP增长的又一亮点。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都是最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促进名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保护好这一原动力,就曲阜而言保护好“三孔”的本体及其原生环境,将三孔的保护纳入到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务求保护好三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近年来,曲阜市紧紧围绕“文化旅游争做山东排头兵、全国创一流”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市战略,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聚集资本,积极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奏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科学跨越发展的强音。制定了 “三孔、四山、两城”文化旅游新框架,加大资源整合和文化元素挖掘,大力实施景区精品、文化名品、休闲新品“三品战略”,加快推进明故城保护性修复、景区开发建设、旅游形象塑造“三大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圣城朝拜、乡村休闲、全城旅游”的新格局日渐清晰。举办“中国孔府菜发展论坛”,通过合作,让“孔府菜”走进世博会,不断增强了“孔府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目前,还应该看到,曲阜巨大的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很不相符,还需更好地采取更有利的措施进行开发利用。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来资金加大曲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发展企业龙头,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使之做大做强;三是要加大研发力度,成立专门的研发队伍,加大对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使之真正成为曲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