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柘沟手工制陶业,曾因塑料、钢铁等工业制品的兴起,一度没落。近日,记者在泗河之滨的柘沟乡采访时却惊喜地发现,制陶业又重焕生机,儒陶、鲁柘砚、鲁陶、圣府陶制品厂等制陶业龙头企业蓬勃兴起,产品销往儒家文化圈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文化创意救活了柘沟制陶。”山东儒陶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孙凡合一边向记者展示孔子像等各式各样的土陶工艺品,一边兴奋地介绍,“我们为传统制陶工艺添加了儒家文化元素,泥巴因此变成了工艺品。我们生产的开片陶、彩陶、陶艺雕塑等产品成为家居装饰、旅游产品、商务礼品的上好选择。”
创意激活的不仅是制陶业,而是泗水文化产业整篇大文章。
山东泗水县是泗河发源地,山水自然风光优美,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孔子在这里留下“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慨叹,李白、杜甫“行歌泗水春”。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使泗水文化产业“显山露水”。
国内外文化界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发起在尼山脚下泗水境内成立了尼山圣源书院,今年9月首届尼山论坛在此举行。有专家提出要把尼山论坛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论坛,“南有博鳌,北有尼山”。借此机遇,泗水着力推出儒家文化体验品牌,开展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中国心计划”泗水文化考察之旅、明德国学大讲堂等活动。
山东泗水山区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土人情受到国内影视界的青睐。泗水借此打造影视拍摄和艺术创作基地,电视连续剧《福星临门》,电影《三个女人一台戏》、《洁白的哈达》等在泗水乡村拍摄。102集大型儒家文化影视系列片、全球第一部影视版论语《 演说论语》 也在该县取景拍摄。
以文为魂,山水增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当代文艺作品为泗水带来不同层次的客源,泗水旅游业借机发端。该县以泗河文化、泉水文化、生态文化和乡村文化为本底,打造鲁南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投资 10亿元的西侯幽谷和投资7.2亿元的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