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多位英豪,品行低劣也好,人格高尚也罢;叱咤风云的头领也好,卑微庸拙的兵卒也罢,最终大部分被朝廷巧手除去,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梁山好汉最感遗憾和悲哀的事情,甚至是愤怒。自古以来,英雄早逝和红颜薄命最让人感到痛惜。梁山好汉为国捐躯的悲壮和兔死狗烹的凄凉,常让人掩卷悲叹。然而,纵观《水浒》全局,结合史册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实是早在情理之中……
史实如山,施耐庵妙笔难扭乾坤
正如某些智者总结,历来农民起义的结局无非三种:一是胜利后起义领袖坐掌江山,开朝立国,如刘邦、朱元璋等;二是革命失败,起义军退出历史舞台,自消自灭,如黄巢、太平天国等;三是被朝廷招安,为消除朝廷的内忧外患东征西讨,两虎相斗,落得两败俱伤,朝廷从中渔利,如杨再兴、丁汝昌等。史上的梁山好汉在当时社会上确曾威风一时,但势力终究还不足与朝廷的正规军队相抗衡。《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梁山无论由谁操掌军政大权,在军事实力上都决定了他们无法推翻北宋,改朝换代──虽然梁山好汉不少人都有此弘愿。晁盖称王称霸的逆宋之举,与宋江披肝沥胆死效朝廷,事实上都是受他们军事实力的强弱所左右的。正如贾谊在《权重》中所言:“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冠处女,勿谓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夏育:周时著名勇士,传说能力举千钧)。如果晁盖命大,梁山群雄自始至终都奉他为尊,其结局要么败于朝廷之手,烟消云散,要么等到被宋军逼得走投无路时,为时势所迫,也走宋江的招安路线,只不过后者能够荣华富贵,幸运的还能安然一世,流芳万代(如朱仝)。
梁山好汉由揭竿起义到招安报国、到最后落得卸磨杀驴,施耐庵为他们安排这条悲剧路线,一方面是为了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另一方面则是困囿于史实。梁山群雄被他美化得再英雄了得,可被迫降宋的残酷现实毕竟让后世史官在史册上留下了永恒的墨迹。《东都事略》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陷淮阴军,又犯东京、河北,入楚海洲。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力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中,宋江就擒”。古今中外的历史小说家,没有人敢背史而书,这是小说中水浒英雄们受招安最根本、也是最客观的原因,更是施耐庵创作时最痛苦的心结。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招安的情节,亦正是不忍看到梁山群雄七死八伤的凄惨结局。
宋江等梁山群雄如《水浒传》等书中所写的被朝廷招降也好,战败投降也好,毕竟是降宋了。由于梁山好汉有降宋的史实,而作者又不愿意让自己精心塑造的那群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们在北宋军队下沦为残兵败将,威风扫地,便唯有在故事趋于大势之前,先给那群被迫降宋的梁山好汉们装上一颗夙志匡国的赤胆忠心。于是,聚众起事、降宋报国、饮恨而殁、垂名后世便成了梁山群雄的宿命。因此凡是那些不愿接受朝廷招安的人都决不能成为梁山的最终掌权首领,纵然他谋赛诸葛、武胜关公、义盖孟尝亦不行。如果万一某位悖逆朝廷的好汉成了梁山至尊,那他除了退位让贤,便只有死路一条,比如晁盖。
反与降,铁胆与远虑的抗衡
晁盖死后,梁山上还有一批铁胆英雄也坚决反对招安,只是他们一来感于宋江的深情厚义,不愿为此事伤及手足之情。在他们心中,对宋江的情义远在个人理想乃至自身性命之上。二来,赞同招安的人和中立者在人数上要占绝对上风,地位和权力也明显比反对派占优势。三来,反对招安的好汉们相互之间没有达成共识,缔盟结约,以致反对力量不集中,在宋江软磨硬压、恩威并施之下,逐个摈弃初衷,死效宋江,让其他持反对意见的好汉更是孤掌难鸣。
反对招安的主要有这些人,他们的反对因由亦不尽相同:
三阮:自幼贫苦,受尽官员欺压,他们对政府官员是透骨的憎恶。阮小七倒船偷御酒戏弄招降使者,其意就在破坏招安。
林冲:只因妻子美貌,引来无耻官员的垂涎和迫害,自己一再退让反弄得家破人亡,所以他对高太尉那类无恶不作的政府官员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武松:在朝为官期间,亲兄冤死自己却不能以法律手段为其讨回公道。后来,官匪勾结,又丧心病狂地对他赶尽杀绝。他对政府已经绝望了……
鲁智深:此人放浪形骸,不拘礼教,又颇有荡平世间不平气的侠者风范,自然不想为腐败的朝廷所用,更不屑与蹂躏黎民的污吏为伍,自堕身份。
李俊、燕青:他们深谙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的至理,压根儿就不想受招安,只是难却宋江和卢俊义的高义与深恩。破方腊凯旋后,李俊诈中风疾瞒过宋江,与童威童猛驾舟出海。燕青苦劝卢俊义隐迹埋名以终天年,未果后独自退隐(第119回)。这种明哲保身的智慧远非宋江吴用等人所能及也!
柴进:相对于绝大多数开国皇帝对待前朝皇族后裔的态度,赵宋对他可算是皇恩浩荡,可他却不思报国,反而倚恃着丹书铁券蓄养贼寇,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唯恐天下不乱,虽无大逆之行,然居心不善。试问,他又岂是愿受招安报君之人?
李逵:如果单论对招安的看法,他恐怕是梁山108位好汉中最想造反的一个,但自宋江给了他十两银子作赌本后,他连性命都就此卖给宋江了。宋江受招安也好,造反也罢,他都唯宋江马首是瞻。
史进、穆弘,还有已死的晁盖:他们做惯了恶霸,飞扬跋扈,又有一身惊人武艺,孤高自傲,对朝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鄙夷和厌恨,自不愿降宋报国了。
……
赞同、甚至力主招安的人主要有两种:
一是宋江吴用等高瞻远瞩的英雄豪杰。他们心中十分明白,以梁山的军事实力是不可能颠覆当朝取而代之的──虽然君昏臣佞,四夷又虎视眈眈,北宋已是强弩之末。所谓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其一是高俅童贯腐败恶毒,屈害忠良,作者有意贬奸扬忠,二是大宋还没有真正把梁山群雄当回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朝廷只是一时战败。北宋泱泱大国,梁山水泊区区八百里,一旦雄狮压境,梁山好汉便死无葬身之地。中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就拿高俅麾下的王焕来说,被后世大多读者赞颂为“武功天下第一”的豹子头林冲,与之苦战八十回合而不胜,其才不可谓不高,且此人仁义智勇兼备,声名远播,实属罕见之才(第78回)。还有善造船舟的叶春,造出攻势凌厉、可避箭矢、往来如风、容人过百的海鳅战船(第80回),梁山监造战船的地满星孟康,技术与之相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宋江战胜童贯和高俅后,徽宗降诏赦罪招安,宋江等明智之士自然见好就收。
宋江、吴用、花荣可算是力主招安者的代表。花荣徒有一身惊天地、泣鬼神的本事,屈就无德庸官刘高之下,多年来蒙辱受气(第33回)。吴用满腹经纶,济世良才,为时势所迫,在一穷乡僻壤教书度日(第14回)。宋江更是素怀凌云壮志,只是囿限于官卑权微,“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第39回),一时难成大事。在任何时代,怀才不遇的悲剧都是无法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宋江等人之所以不择手段扩充实力,掀起滔天巨浪,就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放飞鸿鹄之志的平台,当上被朝廷青眼相看的烜赫大官,借势成就人生理想。张干办和李虞侯来梁山招安时,吴用一语道破了宋江等大多数力主招安者的心声:“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著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第75回)。既然接受招安已势在必行,争取优待便成了众人之愿。而张叔夜更是慧眼识英雄,一直对梁山好汉心存眷顾。宿元景赍擎丹诏、金牌、锦缎、御酒等前来梁山招安,张叔夜说:“这一班人,非在礼物轻重,要图忠义报国,扬名后代。若得太尉(宿元景)早来如此,也不教国家损兵折将,虚耗钱粮。此一伙义士归降之后,必与朝廷建功立业”(第82回)。这是很多梁山好汉的鸿鹄之志,此番话语如果让宋江听见,必定感激涕零。
二是那些在宋江和吴用软硬兼施之下被迫上山的政府降将,他们效忠宋江大多是迫不得已,并非什么真的天罡地煞意气相投。他们也想重回朝廷复官扬名。毕竟官与贼在性质、声名和待遇上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与朝廷之间虽也存在一些矛盾,却不似林冲和武松等人那般达到了无可调解的地步。一旦降宋为臣,他们昔日与政府之间的嫌隙便会烟消云散。呼延灼、朱仝、杨志等人便属此类。戴宗和雷横等势利贪婪之辈,却是既想得到做贼的好处,又想显摆当官的威风,宋江接受招安,贼寇摇身变良臣,他们名利双收,终于得偿所愿。
还有以公孙胜、解珍、解宝为代表的中立派,七十二地煞星中,守中立者人数过半。
公孙胜这位出家道士,出场时显得有些六根不净,先是鼓动、伙同晁盖劫蔡京的生辰纲,事发后逃逸到梁山,为求安身立命,竟做林冲的帮凶火并王伦。如果说劫蔡京的不义之财算是侠盗所为,那火并王伦就纯属强盗行径了。这不是一个道行高深的出家人应该干的事。后来宋江搬取父亲和弟弟上梁山,“晁盖又体已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了,未知如何”(第41回)。宋江父子享受天伦之乐,公孙胜触发天良,决定回蓟州探母尽孝,去后失信不返,在蓟州炼丹自娱。亦不知他是受了其恩师罗真人的点化,还是自己大彻大悟,终于看破红尘,此后在他心中,梁山好汉是降是反,都与他无关了。他受师命再度出山,践行前诺,辅佐宋江破高廉、征大辽、剿王庆,功勋卓著,但荣辱贵贱等红尘俗念再也不羁心怀了。
解珍解宝猎户出身,位列天罡星其因有二,一是曾经射杀过老虎,众人觉得他们武艺非凡,二是与他二人沾亲带故的英雄豪杰不少,集团势力强大。其实解珍解宝用药箭伏击老虎,与李逵刀屠老虎和武松赤拳毙虎,在武艺修为上高下立判,只是他二人向来行事低调,谨言慎行,没有丢人出丑折丧锐气,便一直受打虎英雄的光环所笼罩,众人不知他们功夫的深浅。他二人也颇有自知之明,从未僭越胡为兴风作浪,一直紧随核心领导,亦步亦趋,算属世故之辈。
七十二地煞星,为数过半的招安中立者中,亦不乏精明睿智之士,他们自知人微言轻,降与反不是他们该虑之事。他们虽亦对宋江唯命是从,但并不属赞同招安派之列。还有一批人,相对于天罡星,他们才能低劣,短于思谋,追随大部队得过且过,甚至趁浑水摸鱼……
……
宋江等梁山好汉满腔碧血涤浊世,一片丹心报庙堂,只可惜才狼当道,嫉贤妒能,最后竟不得善终,下场凄惨,唯余芳名聊慰后世那些义愤填膺的热血之士。这是水浒英雄们的悲哀,更是徽宗和朝廷的悲哀。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六贼惑主,暴戾恣睢,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动摇国基;佞臣专权,鼠目寸光,唯利是图,屈害忠良,剪君羽翼,置国于险境,烽烟四起,四夷来侵,终自取灭亡……
#p#副标题#e#QQ:570504769
联系电话:1340713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