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风光游人醉,十里繁华因河兴。”这是古人对素有 “运河之都”之称的济宁市区的生动描写。现今,济宁市中区紧紧抓住京杭大运河 “申遗”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借运河之力,兴文化旅游产业,开创了运河文化的新繁荣。
历史上的济宁是 “东鲁之大郡,水路之要冲”,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河则成为济宁的“文化河”。近年来,市中区不断挖掘运河文化特质,在保护运河生态的同时,制定了《市中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把古运河建设成为一条集生态文明、文化特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廊道。他们加快实施了运河历史文化核心景区板块建设,开放了全国著名的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济宁东大寺,填补了城区没有3A级景点的空白。去年,该区又吸引投资500余万元的运河古画坊游船正式开航。清平巷、竹竿巷、玉堂酱园等历史名街和“老字号”品牌再现济宁。在古运河、越河合围区域,他们建设了“人文水城”,在运河入湖口唐口镇,规划建设了湿地公园,开办游客水上采莲、水上垂钓、自采自做农家菜等旅游项目,形成了具有运河生态特色的文化旅游格局。
做活 “运河”文章,打造 “运河之都”文化品牌。该区在国家商标总局成功注册“运河之都·济宁中区”图文标识,成立了市中区运河之都(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运河文化,市中区成功举办了中国 “运河之都”高层论坛,先后举办了4届 “运河之都邻居节”和 “运河之都”新春文化艺术节。目前,在中区加挂 “运河之都”命名的公司、网站达到160多家。4年来,以 “运河之都”为名组织的文化文艺活动、竞赛比赛活动达到230多场次。今年,由济宁市中区区委宣传部协拍、徐峥主演的轻喜剧 《老爸快跑》,3月24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在弘扬运河文化的同时,提升了 “运河之都·济宁中区”的影响力。同时,他们围绕运河文化大力研发和生产旅游产品,开发了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8个大类、40多个花色品种,延伸了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目前,该区发展文化产业单位1182家,从业人员3.2万人,文化旅游资产总额达到6.96亿元,营业收入从2006年不足5000万元,达到目前4亿元,实现了4年翻4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