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下,济宁旅游的转型和发展应当借鉴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经验,把淮海经济区旅游一体化作为城市转型的空间突破纽带,从产品空间到产业空间,从城市空间到区域空间,从集聚空间到辐射空间,展开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实施,推动淮海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向产业纵深发展、推动经济联动。
旅游产品一体化,强化济宁旅游中心的功能。淮海经济区跨苏鲁豫皖四省,由20个成员市组成,包括我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等市。淮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景观独特,儒家文化、楚汉文化、三国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非常丰厚,国际、国内顶级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产品不在少数,拥有以徐州、开封、曲阜、邹城为代表的七大历史文化名城,以孔府、孟府、泰山和水波杨府等为代表的著名旅游景区,以近代战争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等等。目前,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一山两汉三孔四孟”、历史文化名城游、运河风俗民情游、楚汉相争专题游、海滨观光度假游、“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方式。但是,就淮海经济区目前的旅游合作现状来看,合作主体仅限于政府,合作深度不够,合作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各地的旅游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存在比较明显的各自为政问题。为此,济宁要充分依托曲阜游客集散中心,确立孔孟旅游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品牌地位,以建设国际水平的一流旅游圈的长远眼光来统筹规划,整合文化、运河、山脉、湖泊、海滨等旅游资源,打造跨区域一体化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大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瞄准国际市场,横向以济宁孔孟文化为核心,以开封、日照为节点,打造古都(开封)、圣人(孔子、孟子)、名山(泰山)、海滨(日照和连云港)旅游线,塑造国际知名产品品牌。瞄准国内市场,纵向以济宁运河之都为核心品牌,以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为节点打造运河旅游线路;以水浒文化为核心品牌,以枣庄、临沂、商丘、亳州、徐州为节点,打造军事主题旅游线路,塑造国内知名产品品牌。此外,还要把微山湖和洪泽湖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都市城市群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旅游目的地体系一体化,提升以济宁为龙头的城市群集成综合竞争力。济宁应依托淮海经济区城市群,共同布局“一心、二圈、三带”的一体化旅游目的地体系。这里的“一心”是指以济宁—曲阜都市区为首的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中心,“二圈”是指包括济宁、徐州、枣庄、淮安和宿迁等城市为主的环微山湖和环洪泽湖两个旅游经济圈,“三带”指的是包括济宁、泰安、徐州、开封、周口、枣庄、淮安、宿迁、日照、连云港和盐城等城市在内的历史文化、大运河、东部海洋旅游经济带。在旅游目的地体系一体化进程中,淮海经济区各地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咨询系统、旅游导引系统、多语种旅游投诉系统、旅游应急系统和旅游集散系统等旅游公益性设施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同时共同推进旅游产业政策、资源整合、市场建设和诚信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将淮海地区旅游一体化向纵深延伸。
旅游交通一体化,提升济宁在淮海经济区的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地位。济宁应加强淮海经济区区域内各城市间城际轨道项目研究,加快推进城际轨道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建设城际快速通道,构建都市圈的“1小时交通圈”。共享区域航空港,统筹安排徐州、连云港、济宁三个机场现有航线时刻,对两个以上机场通往同一目的地的航线,错时刻执行,同时以串飞的形式合作一些季节性强的旅游航线。共享日照港、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吸引环太平洋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游客。济宁要积极利用交通优势,整合大运河,对接京沪高铁的建设,加大与京津塘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连接力度,形成与京津塘地区和长三角 “3小时经济圈”配套的交通网络,主动迎接辐射。发挥曲阜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优势,建立辐射广泛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以人流来带动国内外商流、物流、资金流、产业流的汇聚。从而,推进淮海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济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