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人称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门前争眺望,云帆无数傍人舟”。古人的这首《竹枝词》,形象地描绘了运河之都济宁的水乡特色。
在中国的北方,济宁是少有的河流众多的城市,具有河道纵横、桥闸密布的水乡特点。说济宁是水城,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在今天的济宁城内就还有老运河、越河、小洸河、小府河、任城河、王母阁湖,城西有京杭大运河,城东有洸府河、廖沟河,城南还有与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嘉兴南湖合称中国四大方向湖的北湖。
重现水城风貌
目前市区老运河、越河、小洸河、小府河、任城河5条主要河流总长约19.6公里,河滩面积9.7万平方米,水面面积26.9万平方米,储水量74万方。老运河,西起梁济运河对口闸,南至济菏铁路,长约6公里;越河,西起济安台老运河,东至小闸口(解放桥)汇入老运河,约2.8公里;小府河,北起金宇路,南至顺河门汇入老运河,长约6.3公里;小洸河,西起小府河上码头,南至会通桥汇入老运河,约4公里;任城河,西起王母阁,东至津浦桥汇入老运河,500余米长。
历史上的济宁曾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是济宁的城市之魂,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是济宁的城市之韵。将济宁的水系治理好、发挥水环境的优势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望。为充分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做活水文章,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对城区河湖水系进行整体开发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对市区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改造,塑造城水相依 碧水灵动的水城风貌,再现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桨声灯影的“运河之都”风采。
2006年起,用了两年的时间,我市对城区河道集中综合治理。对老运河全线、越河全线、小?河全线、小府河上游进行了全面抽水清淤,共计清除淤泥15万立方米。老运河、越河、小洸河、小府河两岸均铺设了截污管道,铺设管道长度51.8公里,污水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为使河水变活变清,规划设计了三个人工调水水源。对泊岸与两岸广场绿化统筹设计,原垂直挡墙实施放坡改造,沿河两岸建设了全线贯通的滨水步行道路,设置多处滨河小型活动广场和亲水平台;严格保护利用沿河古代遗迹遗址、运河文物,如东大寺、会源闸、古会通桥、草桥东侧元代挡水墙等;老运河上18座桥梁造型各异,桥下均可通行游船画舫。分别建设了秀水城、休闲港、苏州苑、六画舫四处滨河商业建筑。沿岸设置了特色鲜明的帆灯、标有水都衙门的壁灯等灯光工程,设计了以表现济宁运河文化、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为主题的系列雕塑,规划建设游船码头设施。老运河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集文化底蕴、水城风貌与观光旅游、购物娱乐有机统一的滨河景观带。
2008年底,济宁市又投资780多万元,治理越河东段(普育小学-迎龙桥),改造河段全长约296米,改造面积12716平方米,主要实施了污水管线迁移、河道拓宽、石砌护岸、平台砌筑、护栏安装等工程。今年上半年又投资480余万元,对小府河全线清淤,实施了护坡、挡墙勾缝、二滩修补和平台改造、房屋拆迁、排污口截污及护栏等多项综合治理工程。
据了解,自2006年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至今,对城区河道进行的清淤截污、景观改造、引水调水、桥梁建设、灯光夜景、绿化美化等各类综合整治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
河道“杀手”多多
投入了巨资,耗费了大量心血,城区河道面貌的确有了明显的改观。可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依然听到许多对河道这样或那样的意见。不尽人意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河道“杀手”众多,挡了城区河道美丽的“道”。
前扫后倒,垃圾“杀手”似怪兽。目前,河道管理部门已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城区5条河道卫生保洁作业选择4家物业公司承包,同时配套监管措施,实行河道卫生承包管理责任制。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沿河市场、地摊、屠宰等环境污染严重,让各条河流不堪其扰。河道管理人员用“破坏性”一词来形容其对河道造成的影响。如越河,不足3公里的河道两岸,有菜市场、花鸟鱼虫市场5处,另有两处屠宰摊点和为数不少的岸边地摊、烧烤,各类市场、摊点占据了整个河段总长度的60%以上。大量的市场、摊点垃圾污物、屠宰污血残物、塑料袋直接丢进了河里,河岸饭店泔水入河。冬季结了冰面的越河,不是白色,而是血淋淋的红色。小府河沿岸则有市场、早点摊、沿岸饭店、烧烤摊位10处,大量垃圾、粪便涌入河道。据统计,保洁人员一年从城区河道中打捞、清理出的垃圾竟达3000多立方米,重达2000多吨。垃圾怪兽不仅污染了河道,使清清的河水变黑变质,也直接导致河中淤泥迅速增加。目前,清完淤泥不足3年的古运河,已淤积了半米多深的淤泥。
前清后淤,污水“杀手”如影随。目前城区采用的是雨污混合的排水体制,该体制每遇汛期,经常性的降雨,城区雨水污水混合溢流入河,频繁污染河道,严重影响城区河道水活水清。据悉,有关部门已痛下决心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将雨水与污水分为两条独立的排水管网,雨水经雨水管道就近入河或收集使用,污水则由污水管道汇集输送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或处理回用。从而切断河道污染源,改善水质,真正实现碧水长流、岸绿花红、游鱼戏水的优美景观。但由于雨污分流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短时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厕不入,文明“杀手”何其多。走在沿河两岸,只见滨河步道及桥涵便渍处处,大小便现象严重,河道俨然成了天然公厕。河道灯光、坐凳、果皮箱等设施频频受损,花草树木屡屡被折,有的人甚至将河道当成了撒网捕鱼的场所。种种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城区河道整洁,损害了城市形象。
水系的兴衰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了水系的健康生命,人类也将失去未来。济宁因水而兴、因河而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大家都应该善待济宁的河流,共同呵护城区的河道,让济宁的河变成清洁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文化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