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山传媒集团携手中国孔子基金会斥资6000余万打造的首部人文圣哲大戏《孔子》目前正式通过广电局审核,7月6日,该剧举办专家研讨会,参会专家包括李准、仲呈祥、尹鸿等众多影视评论专家以及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及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等。与会专家表示,电视剧《孔子》拒绝戏说、讲求人文关怀值得尊敬,而对导演等担心的收视率问题,前文联主席仲呈祥以日前《人民日报》报道收视率作假为例,认为“以收视率为导向就变成了广告商在引领电视台。”
主创担心严肃影响收视率 前文联副主席炮轰收视率
电视剧《孔子》以留美女大学生完成毕业研究孔子的论文为线索,讲述了孔子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导演韩刚表示,《孔子》创作态度严肃,因此担心收视率不会太好。
对此,随后发言的前文联专家、著名影评人仲呈祥认为,《孔子》不必担心收视率的问题。他表示,“我曾经在两会期间提交过一个提案,就是希望《科学统计收视率 辩论认识收视率》”,在仲呈祥看来,央视索福瑞一家垄断收视率调查,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5000户的统计样本,收视率的准确性大大值得怀疑,“这种收视率有多大的代表性?他们都代表了哪些观众?”仲呈祥举例称:“我问过政协所有搞文艺的委员,以及由200多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学生文艺会员都没有一个人被抽样调查——我们都被剥夺了发言权。”
同时,他认为,收视率高不等于收视质量高,并以多部收视率不高但口碑很好的电视剧为例,认为“收视率其实是广告商最看重的,但可以坦白地说,广告商都没文化。现在各级电视台都把收视率当作唯一标准,实际上不是收视率在引导电视台,是广告商在引导电视台了。”仲呈祥还以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收视率的文章为例,认为收视率数据不足取信,并认为导演过分担心收视率是“缺乏文化眼光和远见”。
《孔子》投资规模过亿 拒绝戏说有现代戏
从去年开始,以电影《孔子》、电视剧《孔子》和《孔子春秋》为代表,影视界涌现出一股“孔子热”。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审片组组长王维国表示,这几年他就曾见到过三个戏说孔子的剧本,但由佛山电视台牵手孔子基金会投资拍摄的《孔子》,是以严肃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拒绝了戏说,审片过程中多名专家被感动到落泪。
在研讨会开始之前,主办方播放了《孔子》长达半个小时的片花,从片花中看来,《孔子》不仅有现代戏,还有床戏,而孔子也卷入了南子的宫廷斗争之中。对此,导演表示,《孔子》以留学美国的女研究生梅燕完成有关孔子的学术论文为线索,讲述了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中折射出孔子作为“有教无类”、“仁政”等思想的现代意义。
而孔子的第75代孙、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则表示,孔子和南子的一段戏,比如原剧本中曾经出现弟子对孔子说“你见到小美人就丢魂了”似有不妥,对此主创表示剧本与最后的成片并不完全一致,播出的电视剧会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专家盛赞超过电影版 建议央视一套留最好时间播放
在昨天到会的专家中,多名专家盛赞电视剧版《孔子》远远超出电影版《孔子》,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协会副会长周桂钿更是给电影《孔子》打60分,给电视剧《孔子》打出80的高分。
仲呈祥表示,如今的影视作品很多并没有多少思想性而只是靠强势媒体的播出平台获得广泛的关注度,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如《孔子》这样思想性,艺术性尙佳的片子,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推广,他现场呼吁央视一套应该留出最宝贵的时间来播放这部电视剧。
人民大学的教授罗安宪认为该剧对孔子内心世界的探究非常深,从心灵人能够鼓舞人,激励人,充满人文关怀。而国家重大题材审片小组在看完后,也认为该剧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