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日,济宁、苏州在内的18座中外文化名城成立“世界历史城市联盟”,并发表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共同宣言——《苏州展望》。
宣言指出,加强历史城市的有效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世界历史城市联盟”为此倡议:大力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保持地域特色,尊重民族传统;积极探索城市文化有效保护、有机更新的路径;推进各历史城市间交流与合作。
18座联盟城市分别是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洛阳、济宁、扬州、苏州和澳门,以及博洛尼亚、威尼斯、巴塞罗那、墨西哥、内罗毕、开罗、利物浦、康斯坦茨、本地治里等。仪式上,18位城市代表分别上台电子签名并环手合影,正式结盟。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
考古,让城市居民与祖先对话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城市中保存下来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珍贵资源。考古工作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了解城市历史、弘扬城市文化传统、促进现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考古提示城市发展历史,将零散的城市记忆串联起来,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现代人可以通过考古领略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考古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在抢救、保护大量珍贵文化遗产的同时,保持了城市的文化特性,留住了城市文化的根基,促进现代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发展。考古推动城市文化传承,让城市居民与祖先对话,促使人们思考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关系,接纳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城市文化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弗朗切斯科·班德林:
保护好历史进程中的城市风景线
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遗产名录》列明的所有文化遗址中占到半数以上。这一优势,再加上它们与社会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促使《世界遗产公约》以及其他所有遗产保护组织对它们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全球各地,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保护政策。对待这些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要充分考虑其多样性。而且,在当今时代,历史遗迹的功能性会发生一些变化,现在的城市跟过去不一样了,采取的保护措施也要有所改变。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多样化的遗产会有些困难,策略的核心就是要保护好,要注意经济开发对它的威胁。对于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找到平衡点,它的核心是保护好历史遗迹在不同时期的真实性,保护好历史进程中的城市风景线。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罗马中心)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基:
文化遗产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近这些年,特别是过去40年来,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遗产最早指的是艺术品和永久性文化遗迹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物品,此后这一概念逐渐扩展到诸如工业遗产这类非艺术领域或水下文化遗产这类特殊环境下的遗存,后来又补充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概念。
城市文化遗产以其复杂性,可以被视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与这一演变相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捍卫文化遗产国际运动”的计划,这无疑为落实“共同和普遍的遗产”理念提供了最优越的舞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
城市遗产保护就是重视城市生态
中国有众多的历史古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理念,多年来遭到建设性严重破坏。新城建设由于求快、求新,造成了千城一面、万屋一貌。有些比较好的古城保护发展模式值得肯定,保护了旧城、开拓了新区,发展了旅游、振兴了经济的有苏州、平遥、丽江和江南六镇等;保护好历史地段和街区,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利用和创造性发挥的有扬州、绍兴、上海外滩和上海的老洋房地区、旧厂房地区等。
城市遗产保护就是重视城市生态,就是城市和谐的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城要美好,老城也要美好,城市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