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上,孔子雕像俨然成为山东馆的“镇馆之宝”,向人们展示孔子的智慧与儒家文化的魅力。去年,山东省提出要重点打造孔子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等八大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文化品牌体系。那么,聊城市的孔子文化发展如何呢?
披荆斩棘,营造一方净土
近日,阳谷县隆重举行了文庙修复开放暨祭孔典礼,据悉,文庙的修复是阳谷打造“千年古城”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阳谷文庙可考的最早建筑年代,见于旧县志所载宋崇宁四年的一篇碑记《阳谷县重修庙学记》,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至清朝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建筑群。“文革”期间文庙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加强文化建设,阳谷县按照“修旧如旧,综合配套”的原则,历时六年落架维修了文庙大成殿及东西厢房,同时修建了“千秋阳谷”文化园,使文庙得以保护和较好利用。
与阳谷文庙修复工作一样,东昌府区堂邑文庙的修复工作也历时许久。
堂邑文庙初建于金大定年间,是原堂邑县的文庙,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久以来一直是堂邑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文庙损毁严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2005年,堂邑镇在省、市、区各级政府支持下,启动了文庙修复工程。历时两年,修复工作基本完成。修复后的文庙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庙展》《堂邑文庙今昔展》等展览,成为传播文化的平台。目前的堂邑文庙已经成为聊城的一个文化新景观、新亮点,也成为展示地方文化内涵的窗口,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崇文重教,明礼诚信教育的德育基地。
目前,我市共有文庙5处,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庙的修复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堂邑和阳谷的文庙先后修复开放,其他县市也都在积极筹备修复工作。
文庙的修复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推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久前,一座孔子雕像在聊城大学落户,这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为表彰聊大在发扬儒家文化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捐赠的,同时也鼓励聊大继续弘扬儒家文化。我市的文化学者认为,孔子像意味着儒家文化,文庙的修复和孔子像的安家,说明我市在发扬儒家优秀文化方面在不断地进步。
方寸之间,妥善处理保护与经营
孔子文化产业化是指对以孔子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性开发、利用,涉及文化、旅游、商贸等各个领域。就我市来讲,对孔子文化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把孔子文化拿来开发、经营,对文庙的长期维护而言,不失为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讲,放开经营有可能会导致文物损坏。如何处理文物保护和经营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度”。
据介绍,文物保护工作遵循一保二用、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市文庙的修复保护工作完全按照这一原则进行,部分县市在确保文庙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将文庙纳入地方旅游产业规划当中,为当地开发文化旅游增添内涵。
东昌府区堂邑文庙自开放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日渐增多,但因为门票价格低和其他因素,门票收入微薄。但是记者了解到,堂邑镇是东昌府区旅游业较为发达的乡镇之一,文庙和葫芦文化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文庙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但是,它对于提升堂邑的文化旅游内涵,带动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庙的保护和经营,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把握好“度”,文庙会更好地发挥传播儒家文化的作用,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