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在空旷辽阔的南阳湖里,零星散落着80多个小岛屿,构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乡景观。南阳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令人流连忘返,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去处。近年来,南阳镇充分发挥古镇优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措施,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进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008年南阳古镇被评为山东省十个“最具发展魅力的旅游乡镇”,获“山东省生态经济二十强乡镇”。2007至2009年,一般预算内收入分别为365万元、491万元、94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3907元、4615元、5272元,实现稳步增长。
构筑三区两带一建设
南阳镇拥有广阔的湖面,水生经济植物50多种,鱼、虾、贝类近百种。南阳镇作为运河四大名镇之一,古镇上曾有新河神庙、杰阁跨河、魁星楼、关帝庙、长桥卧波等30多处名胜古迹,虽经岁月洗礼,至今仍保留着部分历史遗迹。
作为古镇的南阳岛四面环水,有石拱桥横卧古运河上,连接着运河两岸的人家。南阳街上店铺林立,镇上人家濒河而居,依运河而建的房舍,狭窄的街巷,青青的石板路,长长的木板门,充满了浓郁的古镇气息,引起更多人的青睐,成为运河文化的一朵奇葩。清澈的运河,古朴的民风,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进入南阳,处处见到渔民排船织网,下湖捉鱼,采莲摘菱,修然垂钓,无不透出独特的渔家人文景观。登陆湖岛,看渔家婚礼、鱼鹰畅游、手工编织,听渔乡传奇故事、渔歌唱腔,能切身感受到多彩的渔家风情。
近年来,南阳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提出构筑“三区、两带、一建设”的经济发展新框架,走富民强镇的路子。“三区”指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区、网箱养殖区及生态示范区,利用大湖水丰质优的有利条件,养殖以河蟹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品11000亩,建设以观光农渔湖业为主的生态示范区1处;“两带”即水生经济植物种植带和浅水藕种植带,利用湖面及涝洼地栽种水生经济植物15000亩,浅水藕1000亩;“一建设”是以保护性建设为主的古镇建设,进一步推动古镇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促进全镇旅游社会收入显著增加。
超两成水生植物面积
南阳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发展古镇旅游、大湖观光、康体休闲、生态旅游,通过有效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的悉心保护、有效利用,提高了群众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南阳镇所辖湖面15万亩,湖内居住人口2万人。目前,已有水生植物面积3.5万亩,(其中,芦苇1.5万亩,荷花1万亩,人工种植菱、芡等大湖水生经济植物1.5万亩),沿湖西大堤一带种植浅水藕0.3万亩。南阳镇计划建设湿地保护区总面积8万亩(不含自然水面)。
建起渔家乐一条街
南阳镇以王苏白村为主进行民俗村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5500余万元,按照一村两园的格局建起绿色长廊、沙滩浴场、钓鱼台、赏荷亭、饲养基地,铺设了石板路,建立了渔家牌坊,与生态家园“一池三改”相结合建起了渔家乐一条街等;在全镇旅游工作的带动辐射下,东姚村以万亩大豆种植区为依托,营造了绿色种植、荷花观赏的特色风景,深得游客的喜爱;同时还有丁楼等村,它们各具特色,与古镇相呼应,为游客所接纳。
南阳镇围绕旅游抓招商,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招商环境,让更多的客商到南阳古镇投资兴业。同时围绕古镇、运河、民俗、生态等旅游资源,依据规划包装项目,编制了旅游项目招商书,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财团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并设立专项资金,对每户参与渔家乐项目的群众予以5000元的奖励扶持,加强与国旅集团等大型旅游战略投资者的联络与合作,提高南阳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