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城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街头花园,里面有块大石碑,刻着“醴泉”二字,在此不远处还有一块石碑,用苍劲的大字写着“天书观遗址”。不少市民在这里健身、聊天。可是在这2亩左右的面积上发生的很多传奇故事,有多少人知道?
昔日风光今无人识
15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河桥附近的天书观遗址。这里已经辟为小型休闲公园。冬天的暖阳和夏天的树荫下,都会有不少市民在这里休闲聊天。公园中有一口井,井中有一眼泉,泉早已干涸。泉的一侧的“醴泉”碑的背面写着这眼泉的故事。
泰山区文物普查队的蒋铁生教授介绍,根据碑刻内容和史料记载,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是宋真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降天书的地方。降天书时,这眼泉中涌出清冽的泉水。 “降天书、涌醴泉,这些都是祥瑞的象征,所以后来宋真宗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庙宇。”蒋教授说,据史料的记载,这个地方当时有门阁三间、殿厅三所、醴泉一眼、碑二通,占地数十亩。经过上千年的岁月,现在仅剩下醴泉一眼、石刻一处、空地遗址2亩左右。
对于天书观遗址当年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连老市民也一无所知。据几个在此散步的老市民说,这个地方开办过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是个兵园子,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历史。现在,他们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做天书观遗址,也知道有眼“来头不小” 的泉,但是对这里面的文化一无所知。
列为文物等待批复
尽管这个地方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却一直被忽视。
蒋铁生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时,遗址类物件没有被划归到文物的行列,这处文物就这样搁置下来。现在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类型大大丰富,蒋教授立刻就想到了“天书观遗址”。
“天书观遗址是见证帝王封禅泰山的遗迹,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而封禅文化又是泰山特有的珍贵文化,将天书观遗址划入文物行列非常有必要。”蒋教授说,泰安已将该遗址作为文物呈报上去了,经上级验收后,就可正式列入文物保护行列了。
泰山区文物普查队的专家队伍在整理天书观遗址资料时,还专门增加了一条建议,就是今后在天书观遗址内能有介绍其文化和历史的宣传画或文字。“这样就会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到泰安这个古城的文化和历史。”蒋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