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都——济宁市市中区围绕打造宜居宜业新中区这一奋斗目标,以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和集中推进连片拆迁改造为两翼,大做主城区的提档升级文章,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运河之都”城市形象品位。
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开发。着力提升中心商贸商务板块。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突出楼宇经济、品牌商贸、金融保险、酒店会展等重点,在火炬路、共青团路、古槐路及?河路、红星路、太白路“三纵三横”城市中心区域,深度实施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务楼和产业特色街区规划开发建设,集中推动实施一批楼宇地产、商业地产项目,加快聚集高端服务业项目。重点实施太白路升级改造,启动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推进金融大厦、保险基地、企业总部、浙商会馆等主题楼宇规划建设,年内新开工、新规划大型商务商贸楼宇分别不少于5幢。加快实施运河历史文化核心景区板块。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再现济宁“老字号”为重点,搞好运河南岸街业态调整,实施清平巷、竹竿巷等文化街区改造。在古运河、越河合围区域,古运河、大运河交汇区域和依托南池公园,规划布局演艺、婚庆、美食、创意产业项目,在老城改造中大力提升运河文化元素,充分发挥“运河之都”城市名片的功效。全面突破南池生态宜居板块。以打造“生态水城风貌、最佳居住环境、南池城中新城”为目标,全面实施王母阁、运河佳园拆迁改造和开发建设,全面形成西南片区开发建设热潮,确保年内形象凸显。有序推进东南片区新型商住板块。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沿济邹路东五里营及煤化公司片区改造;整合各类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特色商贸街区;加快观音阁产业园调整转型,培育休闲健身餐饮娱乐街区。
集中推进连片拆迁改造。改进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明晰的利益导向机制,更好地落实依法拆迁、惠民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高效拆迁要求。以群众利益为重,回迁安置为先,让群众从拆迁中得到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的实惠,让群众在拆迁后感受到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让集体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得到明显增加。明确拆迁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更好地落实属地拆迁责任,调动街道、社区(村)和群众改造、拆迁的积极性。结合老城改造,积极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拆迁改造集中攻坚行动,对计划实施改造片区,上半年基本完成拆迁任务,全年拆迁总量70万平方米以上,年内新开工片区改造面积不少于150万平方米,在市民住房环境建设、第三产业聚集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