禳盗刻石 西汉刻石。青色石灰岩质。残存两段,高35厘米,厚23.5厘米。底立面残留半个枢槽,本为一墓葬中的压槛石,约计全长应在120厘米。第一段残长41厘米,存字迹5行半,共25字又2残字。隶书,有界格。文曰:“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疾设不详者,使绝毋户后。毋谏卖人,毋……。”意在诅咒盗墓者。1980年于济宁市金乡县鱼山村汉墓出土。第二段,1990年于原地征集。首尾皆残去,为整个刻石的中间一段,残长50厘米。刻字8行,共得34个完字和8个残字,文曰:“……□□□使犯□□罪,天利之;居欲孝,思贞廉,率众为善,天利之;身礼(体)毛父屯(肤),父母所生,慎毋毁伤,天利之。分□□□□□……。”大意是,告诫人不犯罪,做好事,与人为善,保重身体,上天会保佑你。在征集过程中,还得到了全石出土时村民抄录的石刻全文,经核对,全文共138字。现存两段残石,共59字又10残字,仍为迄今所见西汉刻石字数之最。刻字用笔方折挺劲,线条纤而能厚,结体于平正中见险奇,尚未脱尽篆书痕迹,极具古拙之美。藏济宁市博物馆。
禳盗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