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并提出了八点意见,全部冠以“加快”二字,可见重视程度之高、紧迫性之强。济宁市微山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同时煤炭产业“一业独大”,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竭城衰”风险加大。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由煤炭产业“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由“黑色到绿色”转变,做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微山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打造科学发展新优势、跨越发展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推出了一系列加快转型的重点措施,大力实施“光谷”战略,重点发展以新能源等为主的“三新”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微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旅游开发、城市建管、民本民生“四项重点”和“五大攻坚行动”,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各项重点工作均实现新的突破。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65亿元,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13.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增长42.3%。全省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兆瓦级太阳能电站——润峰1兆瓦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中晶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新目标纺织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聚集,全县“三新”企业发展到20家,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保护恢复南四湖湿地面积8万亩,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验收;500万吨水泥、航宇船舶修造、中俄科技园微山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旅游开发实现突破,被命名为山东省旅游强县,微山湖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城市大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面积扩大一倍,城乡面貌较大改观,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有力支撑。
今年微山县提出了 “站在新起点,谋求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两个高于”的任务目标,将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着眼长远,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一件一件抓落实,全力推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跨越发展、加速崛起,切实做到结构更优质量更好发展更快,不断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进微山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快工业调整振兴,大力发展生态新兴产业。紧紧抓住国家转结构调方式的政策机遇,加快工业调整振兴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扶持壮大新能源、纺织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尽快培植成为引领微山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突出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润峰动力电池、太阳能发电、中晶光伏太阳能、霓虹王灯饰、丰源电子等企业发展,积极推进马坡万发生物质 (秸秆)发电、两城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率先落实全市 “光谷”战略,打造全省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以新目标纺织为主体,尽快隆起集精纺、织布、服装等产品于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推进昊福制药扩能改造,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二是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煤电化工、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渔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领先的内河船舶研发制造基地。三是坚持不懈地招大引强联优。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企业上,在引进10亿元、20亿元以上大项目上,在引进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严把项目准入关,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强,保证优,注重关联性。四是培育好产业发展载体。微山经济开发区力争三年内建成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为微山经济发展的龙头,推进跨越的重要载体,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充分发挥微山 (?城)工业园“镇园合一”优势,拉开发展框架,努力成为吸纳投资、集聚项目、支撑微山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打响微山湖休闲旅游品牌。全力突破,深度开发微山旅游业门面和窗口的微山岛,充分体现生态岛、林果岛和休闲岛特色,形成水、山、林、岛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打响 “红色渔乡、度假绿岛”品牌。南阳古镇重点突出古镇、名镇、文化镇、生态镇特色,在发展古镇文化游的同时,大力发展湿地风情游、大湖风光游。加快独山岛、桃花山等北部山区绿化和开发步伐,与南阳古镇形成互动,打造山水古镇旅游线路。生态湿地是微山旅游开发中见效最快、最具旅游个性的项目,面积之大,景色之美北方少见,而且靠近城区,基础设施较好,各项旅游要素齐备,104国道南延工程直达景区,县城红色旅游码头也布点于此。微山将把20万亩微山湖湿地公园建设作为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江北最大的高端品牌湿地,成为微山旅游新亮点和最靓丽的名片。同时,进一步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整体包装,系统宣传,全面提升微山湖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渔民新村试点建设,实现渔民居住和旅游接待有机结合,开发渔家乐旅游产品,真正使旅游业成为富民产业。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彰显滨湖旅游城市风貌。按照 “滨湖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全力全速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生态建设的典范、旅游发展的龙头、游客集散的中心。下步重点在“拉框架、提功能、展形象”上下功夫,按照“西靠东扩南延”发展布局,以北拓南延后的104国道为中轴线,东西两翼展开,完成老城区与开发区水系、路网对接,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按照“宜居、绿色、节能、数字化”的要求,启动9平方公里南部新城规划,今年将完成部分路网建设,实现沿湖发展,展现滨湖特色,拓展新的空间。高标准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城区老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再现浆声灯影的迷人景象,带动西部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红色旅游码头、微山湖博物馆、汽车客运总站等城市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倾力打造“精品工程、传世之作”,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代表微山形象的标志性工程。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展现山青水秀和谐秀美水乡新画卷。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提升“绿色竞争力”作为基本方略,在全县叫响“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民饭碗”的响亮口号,真正使保护生态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水平编制大生态规划,沿重要交通干道,实施纵深绿化,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突出河湖和湿地,构筑“清水走廊”、生态湿地功能区和环南四湖大生态圈。深入开展“碧水蓝天绿色行动”,彻底取缔各类“土小”企业,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结合土地规划调整和塌陷地治理,造绿、造水、造园、造景,构建山青水秀、森林环抱、河湖湿地美景天成的生态城市图景,努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争取早日成为淮海经济区生态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转型发展示范区、跨越发展新高地。
(作者系中共微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