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晚7点,“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热门图书《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作者鲍鹏山先生应邀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力讲座。为北大师生还原了一个真实、伟大,且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孔夫子。
.
(一)“孔子不是一个普通人”
针对时下和学术界一些人认为“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的观点,鲍鹏山教授在讲座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 愤怒 。他认为,孔子的起点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是个普通人,但是他的终点确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和圣人,他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和“万世师表”是有原因的。孔子在自己2500前生活的春秋时代就已经把自己“炼就”成了不平凡的伟人。他从“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他每一个生命阶段的所作所为都为后世的人们和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标尺,也许我们奋斗终生也达不到孔子的人生高度,却是可以向他学习,完善自我。正如司马迁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鲍鹏山认为,那种把孔子认为是“普通人”的轻飘观点,是对我们伟大先贤的不敬,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 的无知。鲍鹏山呼吁北大学子,要向西方人崇敬上帝一样,崇敬我们的圣人孔子。
(二)“向孔子学习判断力”
鲍鹏山讲到,就知识总量而言,孔子可能不如我们今天的一个初中生,但是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的知识比别人多(当然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他的知识是远远超过他的同代人的),而是他是一个有理想和伟大担当的人,他提出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和“忠”、“恕”等思想,皆具有穿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学习孔子的思想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今天的大学生找到好一份工作,却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成为君子,成为好人。鲍鹏山认为,读《论语》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与非;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也就是说学习孔子可提高我们个的价值判断力和认知能力。尽管是在北大演讲,鲍鹏山还是对早些时候一些北大学子“只知章子怡,不识科学家”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尖锐地指出,当今总有一些掌握话语权所谓的专家学者,缺乏孔子那样的道德良知,也没有是非观念,动辄在公众媒体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贻害社会。虽然鲍本人没有点名,但细心的听众就已经猜出鲍所指也包括北大某知名教授。
(三)“不是孔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孔子”
尽管我们是一个全民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但是正是依靠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指引与滋养让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绵延数千年而不绝。针对有北大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出现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时期“批林批孔”的这样的历史怪相问题时,鲍鹏山认为,不是孔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孔子。他指出,孔子思想让我们中华民族领先世界上千年(直到明万历时期),尽管后来落后了,但并不是孔子带给我们的。他引用北宋大儒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鼓励北大学子,摆脱学习时的功利心理,在喧嚣复杂的社会中学会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勇于担当,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备一种弘毅的博大胸怀,做民族价值的承担者。
据了解,鲍鹏山的到为北大带来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孔子热”。在次日(3月6日)下午中关村图书大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举办的鲍鹏山 新书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首发签售会上,仅2个小时便销售图书1208册,一举打破了近期大陆图书市场的低迷气氛。而在排队购书的队伍中,我们竟也发现了一些北大学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