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领导人拜年时为什么不穿唐装?是否能设计一种适合中国的国服?宴请外宾时的食品、餐具、礼仪能否体现中国饮食文化?”,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世界中文报协主席、香港新闻协会主席张国良的对话就从他连珠炮般的问题开始。
继“将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的提案之后,张国良再用“传统文化时尚化”的新鲜理念誓将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到底。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旭日集团主席杨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教育家、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协会主席、世界中文报协主席张国良联合提出“政府应带头促进传统文化时尚化”的提案。他们提出建议,中央领导人节日着装宴请外宾应注重传统、各地城市以传统文化产品为装饰、大众媒体播放弘扬传统文化的广告、学校教育扭转重外语轻国学之风,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捧出了自己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
酒香不怕巷子深 文化复兴从国内做起
张国良说,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面临困境和危机,为中华文化复兴与输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然而,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却过于强调走出去战略,忽略了在自己的土地上的成长。他痛心地说,目前中华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中国小孩从小就吃面包、喝可口可乐、用刀叉、看好莱坞大片。具体到生活细节,在中国的某些餐馆里,西方的刀叉成为理所当然的餐具,而筷子居然索要才能拿到。
如今,为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十分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但是宣传脱离不了自身的强大。只有中国强大了,中华民族文化才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这正如一个颇有实力的人,他的风范自然而然会被人模仿。中国并没有刻意宣传唐装,但是唐装在外国人中很受欢迎,因为海外华人爱穿,外国人觉得很好。如果中国人都重视自己的文化,自然会对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魂、凝聚力所在。吸收西方的文化并没有问题,但是自身文化的传承更重要。文化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我们应从使用筷子这样的小事开始。如果中国十几亿人都重视使用筷子,那在世界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