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文明,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农村儿童的礼仪教育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从济宁市教育局获悉,嘉祥县嘉祥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开径独行,连续启动校院文化、班级文化、礼仪教育、孝德教育等各项活动内容、教育主题和培养学生目标,环环相扣,达到了系列性、连结性、深刻化、节奏化、整体化,一举赢得了 “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区”荣誉称号。
嘉祥镇各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作为素质、德育教育的支点,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回归主体、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知礼仪、习礼仪、尚礼仪,更好地促进校风班风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及时开辟新的“基地”——校本教材。各科教师收集有关礼仪知识光盘、图片,编制校本教材,文明礼仪以独特的韵律走进地方课程。每学习一节内容,就安排学生办一期手抄报,更换一期黑板报专栏,再加上每周一次简单而有趣的礼仪 “作业”,并成立了“文明礼仪示范队”宣讲活动小组,组建了礼仪方队。辅导教师边学边“卖”,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礼仪用言、基本动作进行训练。根据时代风尚、民间乡俗和中华礼仪特色,各自设置独特的教育方案,拿出别致的教育“点子”。为培养学生兴趣,老师们带领学生剪纸、泥塑,把礼仪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巧手中。
同时,利用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以“礼仪有什么作用”、“如何做文明礼仪的中学生”铺设悬念让学生写心得,再从本班开始演讲,继而全校演讲比赛。接着又组织文明礼仪硬笔书法比赛;组织 “讲文明讲礼仪”征文比赛;“文明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各种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接近个体、亲近心灵。
另外,当地小学也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再次修改可行的礼仪活动方案。把礼仪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点“项目”开发,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各科特点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打造精神强校,学生从言行到学习,从上课回答问题到做作业,彻底改变了“自由懒散”行为。为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礼仪的小标兵,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由少先队牵头组织开展了各种文明礼仪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