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讲‘亲有过,谏使更’,在遇到家庭纠纷时,我懂得了用谦卑、恭敬的态度包容父母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一意孤行,做出让父母伤心的事。”昨日下午,《山西青年报》中华优秀文化讲师团来到太原市敦化坊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干部一起学习交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用自己学习《弟子规》前后的变化,现身说法,阐释着圣贤教育永恒的魅力。
扎好伦理道德的根基
讲师用自身的故事结合学习《弟子规》的感悟,与在场的每一个人交流了“孝”和“悌”的心得。
讲师说:“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于《弟子规》,四书五经是其枝叶花果。”首先,《弟子规》是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教育孩子们学好《弟子规》,从小给他们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其次,对于《弟子规》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一定要学深学透;对于其他的经典,也要学,但是要有所剪裁,有所取舍。再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没有更多的时间读书颂经,只要学好《弟子规》,打好做人的基础,不论干哪一行,都会干出优异的成绩来。这就给我们各行各业的人指明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弟子规》也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的最好的教材。
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阶段的基础,家庭观念又让他们接触到伦理道德,知晓父母与子女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领导与下属关系。“作为家长,你们学习《弟子规》后发生的变化,会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因为他们在孩童阶段模仿能力强,家长以身作则,孩子的伦理道德的根基才能扎深、扎好。”
“出必告,反必面”虽然是要求子女出入、返回要告知父母,但现在家庭中很多人很难做到。“再小的事情都不能让孩子擅自去做,应该提前告诉父母,不能让父母操心。如果让孩子放任自流,很容易酿成大祸。”讲师说。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讲的就是一种胸怀。“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家室的人,你们最注重的就是家庭和睦,但家人在相处中难免会有矛盾。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态处理兄弟、妯娌之间的矛盾,父母一定不会为我们发愁,我们才算是孝顺的孩子。”讲师说。
用传统文化教育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生存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唤起了人的自私自利性。自私自利是一切社会问题、一切腐败现象产生的总根源。如果听任其继续泛滥,听任物欲横流,我们的经济建设,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呀!怎么办呢?只有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人民,特别是在全民中进行《弟子规》教育,才是最好的出路。”讲师说,社区作为这个庞大社会组织的神经末梢,开展学习《弟子规》,对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社区一位居民告诉笔者:“没想到生活中的这些琐事竟然有这么多大道理,你们讲得太好了,《山西青年报》真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宣讲结束后,敦化坊街道办事处主任赵联庆说:“我们要把学习《弟子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在社区举办讲座,让我们的每个社区干部都学习、反思。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敦化坊街道办事处的书记李建香说:“《山西青年报》讲师的讲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有启发,今后在家庭、单位中我们都要践行《弟子规》,也希望社区里的家长能带着孩子都来学学《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