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破导游“零薪制”,业内立即传来叫好声: “零薪制”若真能打破,既能留住导游人才,又可遏制“宰客”现象。但目前,我省导游无底薪的至少占七成,小旅行社无力承担底薪成本,这些问题可能使杜绝“零薪制”在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多数无底薪导游感觉总在“飘”
28岁的杜振群是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的一名专职导游,公司像她这样的专职导游有30人。2009年10月,杜振群领到了入行6年来的第一份“工资”1200余元,公司还为每名专职导游缴纳了“五险一金”。
在这之前,杜振群在其他公司做导游,与大多数导游一样,没有基本工资和任何保险,报酬全靠带团补贴和购物回扣。 杜振群坦言:“现在踏实舒心多了,以前,没有保障,感觉飘来飘去,要为以后的生活打算,总觉得赚多少钱都不够,非常焦虑。”
“这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和文化积淀的职业,但超过25岁仍坚持做导游的却很少,”杜振群说,因为没有任何保障,不可能一直“飘”着,很多人年龄稍大就转行了。一份我省官方发布的数据也对此有所印证,我省导游人员30岁以下的年轻导游员占83.17%。这说明他们的从业年限短,“吃青春饭”的多。近几年,每年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的人数都在3500人以上,但每年的年审导游人数却没有大幅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七成导游没底薪兼职只顾游客身上“榨油”
由于不少公司对导游实行“零薪制”,导游只好在游客身上“榨油”,所以出现游览时间少、购物时间增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不少有此遭遇的游客就对参团旅游“敬而远之”。
嘉华国旅总经理张明说,除了个别大旅行社,目前,一般旅行社无专职导游,到了旺季,就招聘兼职导游带团,除了每天几十元的带团补贴,导游其他收入全靠购物提成、收取小费等。
“我省旅行社总数在1900家左右,大部分是只有10人以下的小旅行社。”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全国优秀导游张晓国说,国信现有专职导游20多名,但有的小旅行社全职员工只有三五个人,旺季拉几个团做业务,淡季干脆关门歇业,让他们招聘专职导游,开千元月薪,成本太高。据了解,我省约3万名导游中,至少70%的导游没有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
“想长远发展的旅行社应该聘专职导游。”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助理王恩红说,解决这些无“娘家”的兼职导游问题,才是杜绝“零薪制”政策能执行下去的关键。她认为,给导游支付基本工资和购买社会保险,确实可以稳定导游队伍,提高导游的责任心,遏制“宰客”。
小社无力付底薪应尝试导游市场化运作
“旅行社与其他用人单位一样,应该与从业者签订用工合同、支付工资,这理所应当,”王恩红说,但多数小规模的旅行社除了外联、计调等岗位外,不愿意养专职导游。
不少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我省先行出台这项政策有积极因素,但旅行社竞争如此激烈,国内其他省份旅行社不受约束,更有低价竞争,导游的底薪问题也难以彻底解决,相反很可能造成小旅行社更聘不起专职导游。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无底薪、无保障的导游挂靠在省导游服务中心,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提出,能否将导游挂靠市场化运作,例如成立导游出租公司,公司靠出租导游的人力资源盈利,同时负担其工资和保险,毕竟单靠给旅行社施压,解决不了这一积弊已久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