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温岭部分地区纷纷出现二十四孝石群雕和展出二十四孝图,刮起一股以“二十四孝”为主要内容的旧孝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种争议不断。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针对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不孝敬老人、不文明办丧事等种种陋习,温岭市委宣传部在早些时候开始大力提倡“孝敬文化”,并力图在社会上形成一股文明的孝敬之风。不料,在老人们被感动的同时,也激起在人们心中隐藏已久的对旧孝道的留恋,从而引发旧孝风的迅速蔓延。温岭市箬横镇浦岙村率先在村里竖起了二十四孝石雕群像,建起了所谓的“孝”文化主题公园。温岭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镇金岙村等地群众也自发将“二十四孝”图画展出,随之而来的支持和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
政协委员国家特级教师黄道元坚决反对塑二十四孝石雕群像等复古行为,他认为“二十四孝”仅仅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其在群众心目中留有很深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也有明显的封建糟粕,像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等就违反人性,不符合现代的道德和法律标准。也有政协委员认为目前一些地方热衷“二十四孝”回归,说明孝道在现代社会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