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称:“古有少康初做酒,少康杜康也。”杜康即是少康,被后世尊为“酒圣” 、“酒祖”,是公认的中国酿酒业的鼻祖。少康是大禹王的第四代孙,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后缗氏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任”(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属济宁市任城区),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以后,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夺回了王位,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夏朝再度兴盛,史称 “少康中兴”。
青年的杜康在有仍氏部落主管放牧,他朝思暮想复国大计,而带的饭食挂在树上有时忘了吃。一次,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却是甘美的,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思索研究,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道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酿酒工艺。酒在当时被称为 “神水”。这一发现使他深受族人推崇,认为他是不凡之才,愿意追随他,听他号令。因为发明了 “神水”,少康被称为杜康。 《说文解字》注: “杜,甘棠也”。
后来少康为躲避寒浞的追杀逃到有虞氏 (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被委任为主管餐饮的疱正。如果不是因为少康会酿制“神水”——酒,有虞氏绝不会让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主管餐饮的。因为主管餐饮的一般都是妇女或男性年纪大的人。
少康中兴后,为表达对外祖家的感恩,便赐有仍部落名为 “任国”(济宁古称“任”),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
少康出生、成长在有仍氏,有仍部落在济宁,少康中兴,这些尚未见争议之说。杜康作为中国酿酒业的鼻祖,基本上没有争议。当然,目前中国有不少地方都声称杜康出自自家地界。一是陕西省白水县,在白水县康家卫村东,有条长约十公里、最深处近百米的沟,当地人称“杜康沟”。沟的起点处有一眼泉,名曰“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一是河南的汝阳县,当地有杜康酿酒的“遗址”,“杜康矶”、“杜康泉”、“杜康河”、“杜康仙庄”等等;一是河南伊川县的皇得地村。当然,上面几处只是传说。较之少康(杜康)生于济宁任城的记载,缺乏足够的文物史料实证。
酿酒业的发源地在山东不是偶然的。酒的出现,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有了剩余的产物。当时的山东是最富庶的地区,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就如同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一样。冲积平原最有利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在大禹版图九州中,山东占了两个半,其他省份无法与之相比。尧舜禹的都城在山东的可能性最大。在那时,只有贵族和上层人士才能饮得起酒,所以,最早的酒也只能是在山东流行。
酒圣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