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济宁位于山东南部,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地段,南控徐沛,北接汶水、泗水,被人们称为运河的咽喉。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曾把济宁河段作为治理运河的重点,并在此开设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河道总督府。 济宁也是举世闻名的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传统的儒家文化和独有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济宁城市的一大特色,今天特别节目“大运河千里行”,请听《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之地——济宁》。采制中央台记者朱江、穆亮龙、李冠营、张东晓,特约记者孟凡光、曹越、李正洪、张印东、何健。 (微山湖土琵琶) 听众朋友,伴着民间艺人自弹自唱的土琵琶,沿着刚刚复航、可以通行两千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古老的大运河缓缓流入美丽的微山湖,进入山东济宁境内。地处大运河中枢的济宁段,南起微山湖,北至黄河南岸以梁山好汉闻名的梁山县,全长230多公里,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也让我们对探访济宁运河充满期待。 济宁的运河从元代开凿济州河、会通河开始,京杭大运河贯通后,济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元、明、清三代的重视,明清时管理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河道总督府”最初就设在济宁。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杜庆生: (杜庆生录音) 济宁与大运河最重要的接触点在南旺镇。这里有一项关系大运河通航的重要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 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海拔制高点,被形象地称为水脊,也就是脊背的脊。因当地地势较高,运河经常出现断流,不通则全线受阻,影响漕运畅通,是大运河通航的关键之一。 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受命修建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整个工程由戴村坝、小汶河、南旺分水石拨、泄洪闸坝、南旺上下两船闸等组成。济宁市汶上县文物局副局长汪海波: (汪海波录音) 南旺分水石拨也是工程的关键所在。人们在河底设了一个像鱼脊形状的石拨,改变石拨的形状、角度和位置,即可改变流入运河的汶水南北流量的比例,就形成运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效果。南旺分水工程建成后,“漕运通而海运罢,粮艘联帆直上,正供天庚,源源不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仍然能看到分水的壮观场面。从小生活在南旺的退休教师刘兴勤老人带我们来到南旺水利工程的遗址: (刘兴勤录音) 历史上济宁是运河漕运的重要中转地,也可称为漕运中枢之一,明宣德七年(1432年)漕运量高达674万石;清代年运量约为400万石。水运交通的发展,也给济宁带来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济宁作为南通江淮、北达燕冀的江北最大的码头,是南北各省交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这里人文鼎盛,商贾云集,南船北马,商业繁富,被誉为“江北小苏州”。 作为当时济宁最繁华的街巷之一,沿运河蜿蜒的竹竿巷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市井风情画。 大运河开通后,经营竹业的客商去南方采购毛竹,把十几米长二三十公分粗的毛竹扎成竹筏,上面再堆放些细小的黄竹和斑竹用于做笔杆和烟袋杆,还绑在漕运皇船的两边捎至济宁。这些毛竹运至济宁后廉价销售,渐渐形成了竹业一条街,当地人称为竹竿巷。竹竿巷的竹子和竹器质优价廉,品种多样,特别是闻名于鲁西南各州县,素有“济州之花”的竹篮,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而很多江南的竹编艺人能工巧匠也顺运河来到济宁,他们靠河就近开店设铺,开馆收徒,传授技术。济宁的竹品和竹艺兴盛了上百年,我们在一位竹竿巷老居民的带领下拜访了几位目前仍然从事编织的老艺人: (竹竿巷录音) 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等以及人文初祖伏羲、女娲都出生在这里,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济宁采访,我们几次在街边问路,无论是乘凉的老人还是上学的小朋友,不仅热情地为你指路,还要送上你一程。历史上大运河给济宁带来商业繁荣,南北客商纷至沓来,济宁人以礼相待,热情好客,许多客商后来都选择在济宁落脚生根。 济宁旧属鲁地,历史上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大运河开通后,与以商贸为重的运河文化碰撞融合,产生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儒家文化的重道义、重礼仪与运河文化的重商业如何能在济宁人身上和谐并行,我们专程请教了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杜庆生秘书长: (杜庆生录音) 由于玉堂的酱菜口味独特,连慈禧太后在品尝后也称赞玉堂酱园是“京省驰名、味压江南”。 在济宁提到玉堂酱园可以说是童叟皆知,它也被看作是齐鲁大地儒商文化的代表。 儒商重信,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他们都把诚信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历史上,玉堂酱园一直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店训,在产品制作中讲究选料优质,精工细作,宁可赔本也要保证质量。山东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景春: (何景春录音) 历史上济宁因运河而兴,运河带来的商业繁荣仍留在济宁人的记忆中,今天的济宁依托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发展契机,将调水与航运改造相结合,赋予大运河新的生机与活力。 济宁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孙逢里副局长: (孙逢里录音) 我们大运河采访组山东济宁采访,体验了济宁这座运河名星城市的多重性格,在济宁这座儒家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城市里,不仅有纯朴的民风、睿智的儒商、也有梁山好汉带给济宁人的豪爽性格。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运河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济宁必将重现昔日“江北小苏州”的繁盛景象。 (微山湖土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