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正值中国农历腊八节,一大早,济南芙蓉街新复建的关帝庙前一片融融暖意。热腾腾的粥桶摆在街边,这里的工作人员忙着为过往市民免费送粥。到下午三点,共有1000多人领到了粥。
“我们从昨晚就开始熬粥,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清晨五六点。”22日上午,施粥方负责人之一的李涛先生告诉记者:“可把年轻人累坏了,他们一夜没有回家。”
施粥开始后,不少人都不大相信有免费的粥喝。“不要钱吗?真的吗?”一些经过此地的上班族好奇地打听,工作人员只好急忙解释。不久,领粥的人多了起来。
家住关帝庙附近的陈女士从家里拿来碗盛粥,施粥的善举让她回忆起很多早先关于腊八粥的记忆:“俺老家在华山卧牛山下,早年也是在腊八节时,很多寺院或者大户人家向穷苦百姓施粥,可好了。”
“谢谢,谢谢。”天色放亮,来了一批起早的卖报族,“我们是从晚报上看到今天施粥的消息赶来的,天那么冷,来碗粥暖和一下。”
更多的市民将领粥当做是喜庆活动,在他们眼里,腊八食粥预示着新年红红火火。“真好啊,沾点喜气。”
早起的环卫工人来了,附近工地上的民工来了,经过的白领一族也加入了领粥的人群,场面一时间热闹起来。
还真有特别需要免费粥的流浪汉来领粥。一位老人衣衫褴褛来到庙前,拿出一个大瓷缸,工作人员盛得满满的。“慢慢喝,不够的话再来盛。”老人连连称谢。
一上午,工作人员抬出了四五桶粥。一直送到下午三点,才把一夜熬制的粥送完。“光我们准备的一次性碗就八九百个,再加上拿自家碗盆饭盒来盛的,领粥的人至少得有1000多人吧!”工作人员说。
施粥的负责人说,腊八喝粥已经从佛事活动演变为一种民俗。这处关帝庙举行施粥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向社会倡导奉献爱心或者行善积德,另一方面也在传承一种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