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温故知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巨大辉煌成就,中国人民首先感谢邓小平。让我来看,中国老一辈人受孔子影响极大,邓小平也是秉承儒家思想,让中国敞开了国门,崛起于世界。所以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开拓者应该是孔子。
纵观我的祖先,孔子在世时,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作圣人对待过。相反,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还颇吃了一些苦头。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30余岁开始授徒讲学,其间断断续续在鲁国任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因受“三季”的排挤,一直未能施展其政治抱负。
55岁时,鲁国动乱,孔子遂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到处漂泊,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极力向各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来推进制度的改革,国家的开放。
尽管直到“道不行,乘桴于海”孔子感觉自己的改革开放主张在中国实行过并取得成就,可没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便提出要走出去,到周边乘船可到的国家去宣传实现自己改革开放的理想。
68岁时归鲁,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
孔子推崇仁、礼、强调道德教化的学说,上不能为统治者所接受——那年头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吞并杀戈,谁的拳头大谁是哥,一味温良恭俭让,权利和地盘就要让给别人了;下不能为有识之士所认同——孔子天真地认为动乱的根源在于文化思想的衰落,传统道德的遗失,只要提倡“仁”、“礼”,便可以天下太平。
不改革便没有进步,不开放就没有出路,孔子的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改革开放的“小康”概念。孔子改革教育,创私学,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改革政治、改革世袭官制、选贤任能,建起利民利国的制度,提倡“食兵信”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国家政治得到信用保障,周游列国,游说八方,让春秋时代“乱世兴亡”的争战各国,求得和平,达到天下为公。
因此来讲,孔子改革思想与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的“圣经”——《论语》
《论语》是历史上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是《中国的圣经》,东方儒教的经典,古今中外古典名著的至高之作,是改革开放的“红宝书”,为世界文明史上最能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性著作。
《论语》—书,是孔子的弟子记叙孔子言行及谈话的记录,不仅在思想方面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理,其文学价值,亦是相当卓绝,难以估量的。《论语》忠实地反映出至圣先师孔子高尚的人格、坚定的操守、博大精深而光明磊落的—生。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包含着为人处世、哲学、从政等方面的道理,在国家关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呈多元化发展、世间瞬息万变的今天,立身处世之道是人人必修课,而《论语》应首选为最佳奠基良书。
从古至今,中国人无论在立身处世还是在政治社会方面,皆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而《论语》,既是孔子智慧的集大成,又为修身齐家治国的教科书。它不仅深入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还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
孔子是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伟大思想与人格在这部书中表露无遗。如要学习中国文化,就要了解儒教;要想知道孔子,不可不读《论语》,儒学即人学,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儒学和《论语》告诉您人的本质以及做人的道德标准和行动规范,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
“天不生伸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今年诞辰2561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位人物能像孔子那样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如此深刻久远的影响;没有任何一门学说像孔子所创立的儒教那样占据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二千多年而不衰。
《论语》—书集孔子思想之精华,熟读《论语)会对您生活的心灵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解答,对您的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帮助,并且丰富您的思想行为,让你在感悟中愉快地、充实地度过生命的每—天。
十多年前,为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在国内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了一套有关弘扬孔子思想丛书,我为拙著起了—个很好的丛书名——《东方太阳丛书》。一套四本为《孔子的人生之道》、《孔子的经营之道》、《孔子的处事之道》、《孔子的管理之道》。
我在书的总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写这几本书的目的,是要和大家—起从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哪里寻找智慧,来打造东亚共同体的精神文化,让天下大同,世界世界和平。
这套书原打算叫《孔子智慧丛书》后来正式定名为《东方太阳丛书》,这是取自美国一位汉学家评价孔子的话。
他说:“孔子是东方的太阳,所以今天东方比西方更明亮”我认为,无论从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来说,还是从它对人类社会演进的伟大贡献来看,把孔子比作“东方的太阳”是再恰当不过的。
我取名《东方太阳丛书》还表达了一种心情,就是期望能抛砖引玉,促进国人对儒学的研究和应用,推进亚洲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儒家文化来构筑东亚共同体的精神基础,以利于形成经济实力最强的汉字文化圈,我愿孔子这颗照耀了中华大地二千多年的“东方的大阳”,再度在亚洲、在世界大放光芒。
东亚成为孔子改革开放的样板田
谈及东亚共同体精坤文化,我们应首先看到一部东亚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为我们展现了几千年来东亚各国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丰富而生动的画卷,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瑰宝。只有把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和财富作为新的文明大厦的“建筑材料”,才有可能建设高于前人的精神文明。
我认为:儒家文化在新时代之所以能在东亚各国大力弘扬并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因为:
一、我们都是黄种人,在道德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于我们的终极理想,孔子设计好的从小康到大同的方案,东亚各国所提倡的许多社会公德,制定的民规民约、学生守则,各种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也都包含着儒家文化的做人处世准则。
二、传统道德中有许多反映人类生活普遍准则的内容,对于一切社会都适用、都需要。如讲诚信、守公德、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谦虚礼让等等是东亚各国社会都提倡的美德。
三、儒家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道德精神,为人们所共同接受,并影响东亚各国,这就是重视道德人格,强调学会做人的精神,忠于理想,重视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义制利、当仁不让、相助共生的精神。这种精神已形成了东亚各国今天文化和经济共同腾飞的景象。
#p#副标题#e#
四、在教育与科技上.儒家丈化的作用推动了亚洲“四小龙”和东亚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首先,在教育上,孔子是人类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至令仍是举世教师的表率。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上,我们的认识有个误区,认为儒家文化守旧、抑制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有许多反传统的人士追随西方的现代论者和经济学家人云亦云:“东亚儒教文化传统是阻碍东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清朝从1644年列1911年共连续了268年,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乾隆盛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尽弟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实际上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也是世界第一位。
那时,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思想的国家,怎么能断言儒家文化制约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呢?上个世纪、亚洲“四小龙”以及一些周边的尊崇儒家文化的国冢,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怎么能说儒家文化对科技和经有阻碍呢?
中国在近代为什么落后了,江泽民前总书记找出了根本原因:“也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 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都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但是,上世纪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和今天中国的高度经济增长以及整个东亚的重新崛起,不得不让西方经济学家对东亚经济奇迹的解释中又对东亚文化传统因素作用给予重新估价,因此我们亚洲人应该首先消除对儒家文化的偏见,积极学习《论语》,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再创东亚文明。
孔子文化是东亚共同体的精神文化
但如何弘扬孔子思想,来融合东亚共同体的精神文化呢?通过我在日本的二十年实践,认为在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应该在东亚普及《论语》,众所周知,在基督教世界,每一个人都要读《圣经》:在伊斯兰世界,每一个人都要读《古兰经》;为什么?因为任何—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否则,它只能算作种族而非民族。
民族的凝聚力,主要取决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而民族的文化主要体现于经典著作之中、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孔子生活在中间时期,承前启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任何—个人都不能相比。
孔子的思想塑造了东亚文明和精神文化。其影响力之大,不在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和释迦牟尼之下。《论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亦是东亚各国民族深受影响的一部经典。 读《论语》经世致用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一代心灵世界中,植下袖神文化之根。这是一项更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日本是孔子改革开放的海外成功模式
在亚洲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位伟人,是他以《论语与算盘》这部商务圣经,开创了日本的儒教资本主义,他被称为日本开国元勋。
他的名宇叫涩泽荣一,他生于l840年。参与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从小攻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四书》、《五经》、《史记》等,当他转向西方学习——投身企业界时,就打出了以《论语》为商业的圣经的旗帜。
他一再声称:“我的处世方针,—直本着忠恕一贯的思想”。本此旨意,则我无论对家人、或对客人、甚至自己在看的信或其他任何东西,都以诚意对待。他参与创立或主持了日本500多家大企业。为日本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晚年,以85岁高龄受聘于日本财界“二松讲堂”,讲授《论语》,讲授其商业生涯及其对《论语》的深刻体悟。阐述以《论语》为代表的东方士魂商才经商谋财的立身理念,倡导以“算盘”为代表的经商求利的正当行为,这种义利渗透、相互配合,今天仍深深影响着日本企业界。
1931年涩泽荣一去世之后,日本立有它的铜像,铜像、—手持《论语》、一手持“算盘”。
今天,涩泽荣一去世已近80年了。世界科技发展的速度与高度,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影响,远远超过当时的形势。然而《论语》对发展企业,发展经济的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深更广更大了。
在鸠山首相呼吁中日韩要打造东亚共同体的呼声中,前不久习近平副主席访日公开表示赞同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并要探讨与儒家精神文化的融合。
事实胜于雄辩,大家—目了然的是东亚的经济已经超过欧美,当前东亚观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引起举世注目的现象是:不仅在海峡两岸,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内,尽管有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但在东亚儒教文化圈的历史影响下,它们在变革进程中大都显示出某些相似的特征。
这些文化特征,从西方的价值观来看,大多不符合现代理性标准、但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的确在不同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这一点使西方的现代化论者感到困惑,他们把日本与“四小龙”称为另一种资本主义,甚至名之为“儒教资本主义”。
我认为东亚是儒教资本主义的温床,中日两国学者、政治家、有识之士应该聚在—起集思广益来谈论构建东亚共同体之议题。
因为欧洲共同体和南北美洲联合圈的建立,实质上巳对亚洲形成了对抗力量,况且我们都是是用筷子的民族,属汉字年文化圈,东亚各国的精神文化的融合源远而来,所以就东亚共同体建构扣精神文化来共同探讨和研究,不但具有迫切的现实性,两且还具有深刻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