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历代圣哲先贤都为儒家文化所浸润陶冶。儒学作为国学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以其对自身理想人格的塑造成就了“君子”这一特定的道德符号。
作为一种人格标准,《辞源》把“君子”定义为:“有才德之人”。其实在诸多的经典中,儒家已经对君子人格做了最好的诠释。
一、儒家的君子人格首先在于修齐治平、自觉觉人的普世情怀
儒家认为君子要有渊博的知识,既要“博学于文”,又要“诲人不倦”,既要觉己,又要觉人。博学才能增长知识, 知识丰富才能提高修养, 修养至诚才能彰显君子风度。儒家眼中的君子往往在修身的基础上,以仁德之心积极入世。在现世做出一番事业和贡献是儒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以说,儒者的所有行为都是以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的,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思想是儒家的追求。孔子曾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说,我怎能像匏瓜一样只待在一处而不被饮食?表达了积极入世的思想。而仪封人认为“天将以夫子(孔子)为木铎”,就是说孔子必定要像“木铎”那样,用学问来发挥自己宣传和教化世人的作用,使个人的才学得以为社会服务。“仁”是儒家的中心学说,儒家不仅把“仁”停留在修身这一个层面上,而要以载物之仁德兼济天下,自觉觉人。
二、儒家的君子人格还要求外在言行上,要有“君子之风”
一方面,在言谈举止上,儒家讲君子应“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说话要严谨,行为敏捷,言行一致,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君子追求文质彬彬,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雍也》篇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即朴实,“文”则为文采华饰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个朴实呆板的乡野人。文采胜过质朴,就未免显得虚浮油滑。只有文采斐然而又质朴仁厚,才是君子的品格。这句话原本用来形容文章,但儒家在这里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质朴得满口粗言,或言语华丽油腔滑调都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君子。只有质而有礼,文而有度,文质彬彬才是儒家所谓的真君子。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7
三、在待人接物上,儒家讲君子应谦恭有礼、笃实诚信。
《论语•公治长》“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论语•颜渊》曰:“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外,《论语•为政》中有“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人们又常说“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 讲的是诚信的重要性和心意至诚所达到的至高境界。这些都告诉我们即使在当下,要实现个体之间的和谐,也必须要谦恭、识礼、诚于中、形于外,以君子之风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在处理人生得失上,儒家君子主张以义取利,反对“不义而富且贵”。“义者,行而宜之也。行义者以利天下为义。小人以利己而后义。”君子思考的是天下的道义,小人思考的是个人的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讲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个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因为金钱、地位等一己私利而损害事理大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君子并不是不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只是把个人之利同群体、他人之利结合起来考虑,不会为个人利益而损害群体和他人利益。而小人则恰恰相反,这才是儒家所讲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真正内涵。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正确处理了义与利的关系时,方能真正成其大义也才能获其大利。《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孟尝君手下有个叫冯谖的儒士,一次孟尝君派他到自己的封邑薛地去收取债款,冯谖领命后,套好马车,收拾行装,装上债券契据,准备上路。冯谖向孟尝君告别时问道:“债收完了,用它买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东西就买回来吧。”冯谖赶车到了薛地之后派小吏把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召集起来核对债券。等债券核对完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了老百姓,于是烧掉了所有债券,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冯谖回到齐国,一大早就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这么快就回来感到奇怪,问他“债都收完了吗,买什么回来了”冯谖回答说:“收完了,您让我看您家中缺少什么就买,我想您宫中天下珍宝应有尽有,缺少的只有义,于是我自作主张用债款替您买回了义”。孟尝君虽不高兴,但也没有过分责备他。一年之后,孟尝君有难,无处容身,只好跑到自己的封邑薛地。在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老百姓便在道路两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回的义,今天才算看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儒家眼中真正的大义与大利。其实,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保持一颗儒士之心,以儒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摆在我们面前的义与利。
儒家的君子人格, 可以概括为修齐治平、自觉觉人, 谦恭有礼、笃实诚信,尚义轻利、淡泊豁达。
儒家在构建其人格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所塑造的“ 君子”形象, 是对历史人物优秀品质的归纳概括和哲学升华。经过历史的选择,它已经为国人所内化,世代绵延,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