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召开的中共济宁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的决议,明确了“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出新城”的建设目标。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北湖开发进展如何成为全市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近日,记者走进北湖,亲身感受,为读者呈现一个拉开建设框架的新北湖形象。
熟悉北湖南端路况环境的人都知道,这里原来除了一些农田、鱼塘、藕塘之外,大片不适合开垦的荒地被弃置一旁,走进走出困难重重。2009年11月,北湖新城建设的关键工程——北湖U型路历经6个月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人员机械日夜奋战,圆满完成全部路基施工,形成通畅U型,以往难进难出的路况被平整的路基、开阔的路面所替代。
根据规划,U型路是新城建设首要的实施内容,其中包括火炬路南延、滨河大道、南二环路北湖段三个项目,全长13.5公里。作为北湖防洪屏障,U型路设计为堤路一体,以堤为路,以路代堤,兼具道路、防洪两项职能。U型路与北湖清淤并称“一湖三路”工程,是加快北湖生态新城战略崛起、实现新城一年打开框架见形象的关键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U型路的南二环北湖段属于临菏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与济宁曲阜机场至峄山连接线相连,沟通济徐、京福高速公路和104、105国道。U型路的通畅对于进一步完善全市交通路网结构、改善全市交通条件和招商引资环境,特别是加快鲁南经济带县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济宁曲阜机场的区位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U型路路基贯通的同时,其他基本道路建设也在紧张的施工中,北湖新城主干道“七纵七横”格局体系基本铺开。北湖中路征地拆迁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路基施工。荷花路基本完成全线拆迁工作,南外环路以南段正在施工。济安桥路南延同步建设的雨水、污水管道、供暖、煤气、供水、弱电施工基本完成,同步实施的下穿立交桥即将竣工。北湖环湖路已于2009年5月1日实现竣工通车。南外环路、车站南路、南三路、南六路等道路征地及附着物清理工作全面展开,施工单位已经进场建设。
在环湖绕行时,记者看到从湖底挖出的淤泥经由管线从管口处喷涌而出,堆积起几米高的泥山。工程建设人员介绍,这些淤泥主要有两个用途:填平周边鱼塘,利于下一步的开发建设和堆砌成岛屿,构成新的景观。
由于清淤工程量大、复杂,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工,近30艘施工船只加班加点赶进度清理淤泥。现佛岛、西南防浪堤吹填已基本完成,东防浪堤及蛇岛吹填完成80%,中心岛吹填完成50%,总计完成湖内清淤土方650万立方米。
作为将来新城科教文化中心基本设施之一的市文体中心工程,自2009年5月29日桩基施工以来,仅用了2个半月就完成了全部桩基823棵,桩基承台及基础梁施工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主体工程自2009年11月15日起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共完成投资2.683亿元。其他市重点工程也陆续启动,济宁特殊教育学校于2009年9月28日开工,完成投资1850万元;济宁医学院新校区于2009年11月8日开工,完成投资7520万元;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二期全面启动;市规划展示馆、公交停车场、工人文化宫、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均已完成前期手续和项目选址,正按时间节点陆续推进实施。
同时,片区改造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新世纪100小区2009年9月10日开工奠基后,开始桩基施工。许庄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的部分回迁安置房顺利通过验收,近期即可上房。
北湖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领导下,管委会及各方参建人员坚持‘防骄戒满、干字当头、全力全速、只争朝夕’的要求投入到北湖新城建设的大潮中,不到一年的时间,北湖重点工程、社会民生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在全区上下开发建设的思想高度统一、信心和决心空前加大。”
建设锣鼓声响,东西南北开花。盘点北湖,路网框架渐具雏形,市政、文教、民生等工程纷纷上马启动。一座集行政商务、科教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于一身的南部新城,承载全市人民的希望,肩负城市跨越发展的重任,正张开翱翔的翅膀全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