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近年来,济宁市鱼台县委、县政府努力做大做强孝贤文化品牌,多措并举挖掘、传承、弘扬孝贤文化,使孝贤文化的光芒穿越千年历史,在鱼台大地传承发展。如今的鱼台,因“孝贤”而和谐,因“孝贤”而发展。
孝贤文化源远流长
鱼台县是孝贤文化发源地,也是闻名遐迩的“孝贤故里”。近年来,鱼台县委、县政府把弘扬孝贤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更深层次挖掘整理孝贤文化内涵,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鱼台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至今,“五里三贤”的佳话流传不衰,“芦衣顺母”的故事妇孺皆知。“三贤”是指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他们皆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人,从鲁国都城曲阜学成归来,在当时的鲁国棠邑即今山东省鱼台县设坛讲学,从学者数百人。因此“三贤”居所相距不过五华里,故称“五里三贤”。三人均德行卓著,其中闵子骞孝行最为突出。“芦衣顺母”的故事感人至深,他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一个冬天闵子骞与父亲赶车,由于天冷手没牵住缰绳,父亲举鞭抽之,打破后母用芦花给他做的“棉衣”,芦花飘散,父亲非常生气,决定休妻。闵子骞小小年纪就非常懂事,他跪父力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母皆被其感化,终致一家和睦。这就是流芳千古的大孝子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
孝贤文化入脑入心
近年来,鱼台县把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赋予孝贤文化新的内涵,在传承孝贤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发展孝贤文化,深受群众欢迎。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孝贤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成为弘扬、传承孝贤文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知孝贤诵经典”活动,让学生们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使孝贤文化入脑入心;创办开通了孝贤故里网,为叫响孝贤故里提供了新的宣传平台;在全县开展了“百千万孝德工程”建设活动,评选表彰孝亲敬老的典型;拍摄了大型音乐电视连续剧《孝贤闵子骞》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百孝村”——常李寨村设立了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并建立了“感恩墙”和“孝贤壁”;2008年9月17日与2009年10月27日,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聘请马金凤、唐爱国等十余人为孝贤文化大使,创作了孝贤文化节节歌《孝贤中国人》,出版了《孝贤故里》大型宣传画册和《孝贤故里·孝贤故事》连环画册,举办了孝贤文化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对孝贤文化进行了研讨,出版了研讨会优秀论文集《孝贤故里论坛》,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孝贤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好地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去年底,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喜获“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的节庆活动”称号。
孝贤文化落地生根
走进 “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常李寨村,村中的“孝贤壁”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是什么达官贵人,而是发生在自己村庄中一个个至情至真的孝贤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闲暇时,村民们常来到这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与常李寨村一样,今天的鱼台,处处都能感受到欢乐祥和、子孝妻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养老敬老蔚然成风,孝贤人物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推进孝贤文化建设,弘扬孝老尊贤的良好社会风气,近期,鱼台县举办了隆重的“十大孝贤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他们当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机关干部,有悉心照顾岳父岳母、呵护爱妻的的上门女婿,还有主动承担照顾祖母和侍候父亲的重担,立志成才、顽强不屈,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的中学生。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影响着、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