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检查组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复核检查,对照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对复核结果及整改要求进行了通报,现公布如下,希望有关部门、单位认真加以落实,进一步巩固我市优秀旅游城市创优成果,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
1、城市旅游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旅游功能得到快速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空前,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省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希望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济宁市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
2、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规模
在旅游产业定位方面,济宁市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并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希望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不断上档升级,实现济宁旅游产业的新跨越、新突破。
3、城市旅游投入和专项政策支持
济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联合下发《济宁市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在政府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政策,成功打造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亮丽品牌。但与省内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建议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省旅游局 《关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关标准达标的指导性意见》中要求的每年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不能低于800万元,并逐年递增,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济宁市旅游知名度。
4、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机制
济宁市建立健全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机制,成立了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曲阜、邹城、微山、汶上、梁山、泗水、金乡等县市围绕建设旅游强市强县的目标,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希望以此次创优复核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强政府主导,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5、城市旅游业的管理体系
全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开展 “共建诚信济宁旅游”、标准化服务和细微化服务活动,发布《诚信经营公约》,完善督导检查机制、达标考核机制和激励奖励机制,不断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行为,认真处理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达100%。建议高度重视旅游部门机制建设工作,参照杭州等旅游业发达地区的经验,成立城市旅游业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其职能,保障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6、城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济宁市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在旅游行业中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巾帼文明岗等评先创优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力促进了旅游行风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海内外游客对济宁市的市民文明与好客程度、景点秩序与卫生、旅游环境、餐饮和购物等项目满意率普遍较高,希望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娱乐和交通等项目满意率。
7、城市生态自然环境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议进一步加强部分区域环境秩序的整治,特别是要加大对城区道路两侧停车辆的管理力度。
8、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
济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摆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作的重要位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高标准建设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曲阜游客服务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议结合北湖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符合标准要求的城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汽车站、火车站等其他游客集散场所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城区主要道路上设置规范的道路交通指示牌、景区指示牌和旅游地图广告牌。
9、城市的旅游教育和培训
济宁市高度重视旅游教育和培训工作,成立了山东省旅游学校分校,在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高等学校设有旅游专业并开展相应的旅游专业培训工作。对旅游企业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济宁市旅游业发展需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进一步加大对导游队伍的培训投入,培养更多的优秀导游人才。
10、城市的旅游交通
济宁市在城市的可进入性方面具备较好的条件,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及高铁四通八达。济宁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等5条航线,城市出租车整体车况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需求。
11、城市的旅游区(点)开发与管理
近几年,济宁市对旅游区(点)的开发重视程度高、投入大,旅游景区开展创建A级景区活动扎实有效。建议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效益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景区(点)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好客山东的良好形象。
12、城市的旅游促销与产品开发
通过开展各种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游宣传促销,游客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建议进一步加强旅游线路的研发、整合和推介,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使已经形成的旅游产品尽快推向市场。
13、城市的旅游住宿设施
目前,济宁市有43家星级饭店,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求,但是高星级饭店相对较少。建议进一步加快高星级饭店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经济型饭店,适应旅游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同时,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带动饭店行业整体水平提高。
14、城市的旅行社
济宁市旅行社数量较多,但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目前还没有国家、省旅游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和全省二十强旅行社。建议积极推进等级旅行社评定工作,在旅行社网络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方面多做工作,推动旅行社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15、城市的旅游餐饮
济宁市旅游餐饮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海内外游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深度挖掘了有济宁特色的餐饮文化。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餐饮一条街的管理水平。
16、城市的旅游购物
济宁市旅游购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部分优秀旅游商品能够注重挖掘当地资源,充分反映出济宁历史文化特征。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对步行商业街的管理,提升档次、增设方便游客休息的设施设备。
17、城市的旅游文化娱乐
济宁市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娱乐,精心推出《孔子颂》等大型歌舞剧,主要景区点有文艺表演场所,各种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基本满足游客的娱乐消费需求。建议进一步重视旅游文艺表演,丰富晚间娱乐、演艺项目,以拉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18、城市的旅游厕所
近年来,济宁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城市旅游厕所,部分景点的旅游厕所建设档次比较高。建议在城市规划中统筹规划建设旅游厕所,增加旅游厕所的数量,提升旅游厕所的档次,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厕所的管理。
19、城市的旅游市场秩序
济宁市政府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优化了城市旅游环境。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一日游”设施配备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0、城市的旅游安全与保险
济宁市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制定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完善的紧急救援机构,建立了安全教育和防范制度。说明济宁市已较好地建立了突发情况下救助游客的保障机制,检查组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