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放歌齐鲁”山东省首届民歌演唱大赛决赛将于11月26日至27日在滨州举办,这是山东民歌的一次集中展示,来自全省各地的84名选手将现场赛歌。
山东省首届民歌演唱大赛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艺术馆、省音乐家协会、滨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滨州市文联承办,是继山东省小品曲艺大赛之后,滨州承办的又一项省级文化盛会。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介绍,举办全省范围的民歌演唱大赛,一是为了大力弘扬山东民歌文化,提升山东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山东民歌的推广和发展;二是发现民间艺术人才,培养山东民歌传承人,打造山东民歌新星;三是整理、推出一批在民间广为传唱的优秀作品,做大做强山东民歌品牌。此次大赛从今年2月份开始启动,最终全省共有27个参赛单位的84名选手进入决赛。
大赛设民歌组和原生态民歌组,比赛歌曲以反映山东风土人情或歌颂山东发展变化的原创歌曲和具有山东地域特色的原始民歌为主,如《赶牛山》、《包楞调》、《绣荷包》等,涵盖了山东民歌的各种类别。而以粗犷、豪放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岚山渔民号子、黄河号子将是此次大赛的亮点。此次大赛对原生态民歌组参赛选手的年龄不做限制,以确保各种民间流传的民歌形态都能得到展现。
大赛聘请王世光、卞小贞、戚建波、张桂林、张玉臻、王世慧、刘金华7名国家、省级专家担任大赛评委。11月27日晚将举行颁奖晚会。
山东民歌丰富多彩,以《沂蒙山小调》为代表的许多曲目被广为传唱,据悉,山东省民歌演唱大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将逐步打造成为“推人推歌,提升山东民歌影响力”的重大音乐赛事。
山东已有万余民歌记录在案
提起山东民歌,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沂蒙山小调》,但山东民歌远不止“小调”的优美,还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25日,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说,目前已经“记录在案”的山东民歌就有万余首,风格各异,洋洋大观。
山东是有名的民歌大省,民歌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多。张桂林说,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的总体特色,但也有不少强悍、粗犷的民歌,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具有代表性;有的民歌则富有民间幽默色彩。此外,我省的民间儿歌、革命民歌等也非常有特色。在诸多山东民歌中,以生活小调数量最多,除了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品,如《包楞调》、《绣荷包》等为大家所耳熟能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山东民歌在全国唱响,并被改编成器乐作品。也就是从那时起,山东民歌的整理工作也拉开了帷幕,很多音乐工作者深入农村采访、记录、整理,到如今,已经有万余首山东民歌被记录在案。鲁南五大调等山东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多的民歌项目被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聊斋俚曲等很多项目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万余首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还有大量的民歌有待记录整理。”张桂林说,“我们想通过此次山东省民歌大赛,进一步摸清山东民歌的家底,但是对民歌的系统保护还要通过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来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