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孔子在每个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形象。娱乐界要用现代影像艺术来解读我们所理解的孔子,同样的是充满了大异其趣的看法。电影、电视、动画片拍《孔子》,还原或者塑造孔子这个千年历史人物形象,该片如何定位,是娱乐片还是历史人物传记片,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还是加上当今时髦的娱乐元素、商业元素,“恶搞”圣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影版《孔子》获孔氏后裔称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前往史诗电影《孔子》的拍摄现场探班时表示,亲临现场看周润发演戏,觉得他演的孔子形神兼备。
在探班现场,孔德懋女士代表孔氏家族和孔子基金会表达了对于电影《孔子》的认可和关心,并向《孔子》剧组赠送了她的亲笔题辞。于品海先生则代表剧组向孔德懋女士回赠了电影的精美画册留作纪念。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也代表孔子基金会赠送了一尊孔子标准塑像给剧组。随后孔德懋女士在于品海先生及胡玫、周润发等主创的陪同下参观了拍摄现场。周润发始终紧随孔老身侧,不止作揖鞠躬,更是亲自为孔老推轮椅,并要求单独合影,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孔德懋赞周润发眼神像孔子
孔老表示,从预告片来看,电影拍得非常好,不仅拍出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更是将孔子非常传神的再现出来。尤其是周润发的表演,似乎让她看到了孔子再世。作为孔氏家族的代表,孔德懋女士表达了对于剧组全体工作人员的感谢以及对电影的肯定。在谈到拍摄《孔子》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时,她恳切地表示:“《孔子》是一部非常有前途的电影,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是可以征服世界的作品。”同时她也勉励所有演员和剧组的工作人员,让大家放心去演,放心去做,电影一定会非常成功的。孔老数次强调:“孔子不是中国的孔子,是世界的孔子。孔子的思想也是世界的。电影一定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留在历史中,留给全世界的青少年儿童。将孔子的思想传播出去,就要靠这部电影了。”
随后,于品海先生、刘荣女士又陪同孔德懋女士和王大千先生一起参观并介绍了电影的拍摄情况。孔老刚一进入摄影棚,胡玫导演和周润发就疾步迎了上来,周润发庄重地对孔老行了一个深深的作揖礼。孔老非常开心的说:“孔子来了!孔子来了!”周润发走到孔德懋的轮椅旁,蹲在她的身侧,握住孔老的手,含笑说:“我不是孔子,我是周润发啊!”孔老频频点头,说:“你的眼神简直太像孔子了,身材长相也都特别像。”
孔德懋亲笔题辞周润发为孔老推轮椅
虽然已经年岁近百,但孔老仍然中气十足,精神矍铄。除了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之外,孔德懋女士还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为了此次探班,孔老还特意为电影挥毫,亲笔题辞“孔子”二字。为了表达对孔老题字的感谢,电影《孔子》的总策划于品海先生也代表《孔子》剧组回赠了孔德懋女士一本电影的精装画册。孔老现场翻看了几页画册,连连称好,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一定会细心珍藏。孔基会副秘书长王大千也现场将一尊精致的孔子标准塑像赠送给剧组,并同时承诺孔基会也将会给予电影全力的支持。胡玫欣然接受,表示要尊放在摄影棚门口。
此后,胡玫导演又邀请孔德懋女士欣赏了之前刚刚拍摄完的一组镜头。在导演的监视台前,孔德懋看看镜头里的孔子,又看看身侧的周润发,频频含笑点头。周润发也笑言:“您要是喜欢,以后可以去电影院看啊!”孔老回应:“一定会一定会!”在参观结束前,发哥要求和孔德懋女士单独合一张影,还远远招呼正在忙碌的发嫂再过来一同合影。随后,由发哥亲自推着轮椅,缓步将孔老送到车上,边走边低头在孔德懋耳侧轻声说:“我们回家了!”临别前,发哥弯腰与孔老拥抱告别,对孔老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总策划人于品海坦言拍摄初衷
《孔子》从策划、立项、筹备到拍摄,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影片最初的策划人之一就是于品海先生。影片策划的伊始,他和胡玫导演一起带领编剧和监制等通过近30次的剧本讨论修改和大量的历史研读,完成了电影的剧本;在此之上,他们也为影片确定了一个艺术与市场并重的主创创作团队。
在现场,他和孔德懋女士谈起了自己策划这部电影的初衷,“我自幼受儒教思想的影响颇深,祖籍又在山东,所以我经常在想如何可以拓展孔子文化的传播渠道,找到一种更适合现代人了解儒家先圣的道路,后来就想到了电影。从我们第一天要拍孔子,所有人都在问,你们想要怎么拍?但其实我们也知道,100个人就有101个意见。不过幸好胡玫和周润发他们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答案,我很感谢他们。当然我今天更要感谢孔老师能来到我们现场,给我们一些指导和帮助,有了她的支持,我对《孔子》更加得有信心。她的到来,让我们更加坚定我们是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去走。”
最后,于品海先生代表剧组全体同仁向孔德懋女士表示:“我们会本着对历史和观众负责的态度去拍好这部电影,注重影片拍摄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绝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大意,我们一定要把《孔子》拍成中国人的全民电影。希望能够透过这部电影,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更好的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和谐传统。”
电视版孔子很幽默很可爱
这边电影版《孔子》上月发布了片花,那边电视剧版《孔子》也火热开拍,究竟周润发版孔子和赵文蠧版孔子,哪个更像呢?赵文蠧表示电视剧《孔子》将更原生态,表现孔子生活化、可爱、幽默的一面。和电影《孔子》只表现孔子鼎盛时期不同,电视剧将完整呈现孔子一生,侧重讲述一个苦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代宗师。故事从孔子年幼丧父、少年丧母讲起,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孔子在鲁国得不到重用后被迫游走列国的坎坷,另外一个是孔子由出生到成人,刻苦攻读成为大师的过程。
《孔子》有武打?那是体育电视剧《孔子》会展现孔子会剑术的武打戏。让孔子开打本来就是件特别有争议的事情。对此,赵文蠧表示:“剑术不能算武打,在古代算体育范畴,孔子教育不是很死板,他突出全面发展,修养身心,保持健康体魄。所以剑术是健身。不会很玄乎,飞来飞去。这个剧本很踏实。”
《孔子》谈恋爱?不能回避
剧中还会讲述孔子的婚姻爱情,跟一位王后有柏拉图式的爱情。这无疑又是个容易惹争议的点。对此赵文蠧表示:“孔子能说出:食色,性也!这样的话就说明他并不回避这种事。人性是本质,要正视。他在社会中很有自律,戏里面展现了他情感的萌动和精神沟通,爱情戏份很少。感情的事不能回避,不过看展现的手段高下。”
《孔子》中有日韩演员?显示我们大度
每次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正剧中加入日韩演员,一定会引起网友抗议。对此赵文蠧表示:“孔子是世界性人物,尤其是东方国家受其影响很深。日韩都是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地方,他们对其认知和研究都很深入,尤其是日本。我们用他们的演员也可以向他们证明孔子是我们的,我们也很大度。”
《孔子》幽默夸张甚至魔幻?原生态孔子本来就可爱
据悉,电视剧《孔子》的整体构思是一部带点戏谑、夸张、幽默甚至魔幻的正剧。对此赵文蠧表示:“孔子本来就是很幽默的人,他能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现在男人受欺负还总是发出这句感慨呢!孔子很多和学生的对白都很有趣的,也包涵很多有趣的道理。孔子是个很可爱的人,那时候诸子百家都很活泼。原生态的孔子就是很可爱的。后来董仲舒等死板的儒生,和一些很势利的人把孔子作为其精神堡垒,他们塑造的孔子不是真实的。”
动画片孔子不再老态龙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论语》里的内容,但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很多关注孩子成长的艺术家和中国孔子基金会思考的问题。104集动画片《孔子》自播出后就大受小观众和家长的喜爱。“不但孩子喜欢,连我们做家长的都愿意跟孩子一起看 《孔子》,一起成长。”家长王先生如是对记者说。
长达104集的动画片 《孔子》分为四季播出。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生阶段。与大部分印象中老态龙钟的孔子不同的是,第一季动画片《孔子》中的孔子是一个10岁左右的可爱男童形象,他手持书卷,头盘发髻,目光清澈,神态淡定,眉宇之间传递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智慧之光。
动画片的总导演赵先德说这个少年孔子的形象看似简单,但来之不易。因为这个剧中主角既要有卡通人物的可爱灵动,更要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历史的厚重,一古一今,必须协调融合一体。“要反映一个伟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童年是不完整的。”
该片的编剧统筹、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表示,创作之初,在如何保持孔子思想精髓的同时兼顾动画片的趣味上面临很大困难,“我们现在的儒学普及大部分没有面对儿童,而孔子的思想对于孩子来说,是艰涩、遥远的,要根植于孩子的心里很难。”
动画片《孔子》在拉近这位思想家与儿童的距离上花费了很多心血,“我们挖掘孔子性格上幽默、童趣的点,不仅让他处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政治、人文环境,并重点表现他亲近大自然的点上。孔子很爱兰花,还为兰花写过诗,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兰花君子的形象,在他处于迷惑的时候,就会与兰花君子对话,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低调筹拍幕后团队名家荟萃
投资近5000万元的动画片《孔子》幕后团队名家荟萃: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担任总顾问并亲自题写片名;剧本前半部分主要由张艺谋御用“金牌编剧”李冯负责,后半部分由著名作家叶兆言执笔,最后再由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统筹全稿;孔子后人、著名音乐家孔祥东谱曲,国画家范增给予人物设计指导。
剧组请人物绘画大师戴敦邦先生担任设计顾问,同时集合了一批台湾、香港、上海、深圳等地的资深动漫设计师,从2007年底,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讨论、修改、设计,前后共请教过30多名动漫专家和学者,数十次易稿才最终定稿。此外,还有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专家团队提供学术支持,制作班底是《福娃》的原班人马。
张炜表示能吸引这么多名人投入其中,因为《孔子》绝对不是一部轻量级的动画片,“它在思想、艺术上的含金量绝对不比别的艺术形式差。现在的社会处于全球一体化的状态,我们的孩子接触到的很多内容其实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符的,如何让孩子从小接触到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伦理,确立孩子正确的民族观就非常重要,《孔子》希望用动画片的形式达到这样的效果。”
观众喜爱 愿和孔子一同成长
不再是填鸭式的说教,不再是枯燥的文言文,动画片《孔子》的推出,引起小观众和家长的兴趣,网友“我的小天使”表示:“以前一直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但缺乏有效的载体,动画片《孔子》正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比看一些无聊的、没有意义的动画片强多了,也不用担心会有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东西。”
很多家长在陪着孩子看的过程中也再次认识了孔子,陈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天陪着儿子看《孔子》,对这个伟人的成长了解更多,对培养孩子也有很大帮助。”也有老师表示让孩子看这样的优秀动画片,可以帮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抵御外界良莠不齐的思想。小学教师韩老师对记者说:“非常有必要让孩子接受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孔子思想,是人生的大智慧,孩子不仅要学习好,也要学习处世智慧,要提高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对孩子的立身处世有长远的意义,也让他们能学会分辨外界各种混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