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援引中国菏泽网消息 为加强区域文化研究,弘扬菏泽历史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扩大菏泽对外影响,经过5个月的精心筹备,11月14日,由山东省华夏促进会、菏泽市人民政府、菏泽学院共同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菏泽市文化研讨会在牡丹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省政协副主席、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栗甲主持,省委原副书记、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王修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道玉,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省文联主席、省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市领导赵润田、刘士合、贾凤英、王浩、孙丰华、黄秀玲,菏泽学院原党委书记、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韩广洁,菏泽学院党委书记张存金,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潘建荣,以及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士合致辞。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介绍了菏泽市情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与会人员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菏泽,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菏泽,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菏泽。刘士合说,菏泽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齐鲁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相互交织。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搭建了一个推介菏泽、宣传菏泽的良好平台,将对进一步清理菏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菏泽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挖掘历史内涵,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菏泽创建文化大市、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会议宣读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终身教授李学勤的贺信。李学勤在贺信中首先代表中国先秦史学会并以个人的名义表示祝贺。贺信说,菏泽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东古文化包括菏泽文化在内,在整个中国文明史的进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这里,不仅是中原的仰韶文化与代表东夷的大汶口文化交汇、融合之地,而且,地面上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尧、舜、禹、汤等古圣王相关的遗址,所以,无论从考古学上,还是历史学上,进一步探讨菏泽文化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王修智在讲话中对菏泽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菏泽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明确了具体要求,对下一步历史文化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菏泽是我省的一个大市,区位特殊,处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交通发达,物产资源丰富,农林牧资源、煤油气资源的数量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文化资源富有特色,是闻名的中国牡丹城和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还是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城市。既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灿烂的革命文化。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菏泽的经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次文化研讨会,主要研讨菏泽地区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研讨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做法和稷下学宫“不治而论”的方针,实行学术民主。希望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栗甲在总结讲话时说,近年来,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作为由老领导、老专家组成的全省性文化类社团,近年来致力于山东历史文化研究。在这里共同举办菏泽文化研讨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讨会虽然会期很短,但成果丰硕。通过深入的研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菏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更加认识到研究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发掘菏泽文化资源,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及建立文化产业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层次高、内容丰富,必将对菏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今后菏泽文化如何发展,专家提供了菏泽文化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方向,将会对进一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推动菏泽文化大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研讨会上,原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伯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瀚,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沈长云,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作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殷玮璋, 中国社科院先秦史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宋镇豪,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宫长伟,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考古学博士侯仰军,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志东等专家学者作了典型发言。
【链接】
菏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的发祥地
——专访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潘建荣
由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菏泽市人民政府、菏泽学院主办的菏泽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我市举办, 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潘建荣是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之一, 记者日前采访了他。潘建荣先生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研究,提出了古菏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史学观点。
一 祖源文化
三皇五帝、禹夏商汤、列祖列宗起源发祥都与菏泽息息相关。菏泽之名,出自《禹贡》。在《禹贡》中,菏泽大部属济水、濮水流域的古兖州,东部属徐州,南部属豫州;《职方》中说其东部还曾一度属青州。就在这个自古至今都位于多个行政区划接合部的地方,却与历史文献中的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结下不解之缘,其三百多个古文化遗址,满载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等不间断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切都说明菏泽是中华先民的发祥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源头。
二 帝后文化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项羽于定陶氾水之阳登基建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大汉王朝从菏泽兴起 。 汉昭帝崩,昌邑王刘贺入继大统,因不为权相霍光所容,为帝27天而废,巨野县昌邑、金山留下无数刘贺历史故事。吕后是单县人、戚夫人是定陶人。吕后是汉高祖皇后,山阳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后共掌握政权十六年,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系巨野昌邑人,宣帝为庶人时,与之结合,生子即汉元帝。汉代几位皇后皆为悲剧下场,演绎了一幕幕历史故事,堪为菏泽重要旅游文化资源。
三 、儒家文化
卜子夏和三冉等儒家中的翘楚人物,共十三人,皆今菏泽之人。 冉雍,字仲弓,今菏泽市牡丹区冉贤集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左丘明,定陶左丘人,今定陶马集乡左岗人。
四 兵家文化
菏泽这片尚武之地,养育了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孙膑和李勣等。吴起卫国左氏(今定陶西部)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孙膑是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红船镇孙老家人。 著有《孙膑兵法》。李勣曹州离狐(菏泽城西北四十里李庄集)人 ,是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五 佛、道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产生了道家学派,其代表是老子、文子、庄子。 文子、庄子皆为菏泽人 。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生于曹县南,工作于菏泽西北漆园,终老于东明庄子庙。
佛家文化在中国传播六七百年一直不太顺畅,直到唐朝末年,曹州南华人邢义玄创立临济宗,使佛家思想和信徒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佛家文化得以传扬。与他同时的还有曹州人赵州和尚。临济禅宗思想在海内外传播甚广,信徒颇众,自宋以来就有“临七分”之说。
六 官宦文化
菏泽在历史的长河中名臣众多,尤以宋代为最。
汉宣帝丞相魏相,定陶县魏胡同人 。晋朝卞壼,菏泽牡丹区人,为国家统一父子战死疆场 。 唐朝宰相刘晏,曹州南华人(菏泽城西北四十里李庄集)。巨野县人王禹偁是北宋文学家,被任命为左司谏。 庞籍是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张咏,濮州鄄城人,宋代工部尚书 。 晁补之是巨野县大义镇刘围子村人,北宋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 之一。
七 叛逆文化
随着黄河祸患菏泽之境,境内百姓生活日苦,统治者对此置若罔闻,造就了一批批叛逆者。这些叛逆者是旧次序的破坏者,动摇了旧王朝的统治,又带来了社会动乱,使民众尽受颠沛流离之苦。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宋江等人纵横梁山 。明嘉靖谢汉(单县浮岗集人)等发动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率领整编捻军,在曹州(今菏泽市牡丹区)西北高楼寨一带,将清军僧格林沁部包围。
八 要事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菏泽大地上演绎着一幕幕输入典籍的重大事件,都增加了菏泽深厚的文化底蕴。城濮(今鄄城西南)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桂陵(今牡丹区东北5公里处)之战是战国前期齐军围魏救赵的一次著名截击战。
九 古陵墓文化
在菏泽境内,有史可查的古陵墓就有尧陵、商汤陵、伊尹墓、唐代最会一个皇帝唐哀帝的陵墓、曹国二十五代国君墓也在菏泽。 这些墓葬都将成为今后旅游文化的开发资源。
十 黄河文化资源
菏泽市地处明清黄河故道和黄河今道夹肢间,全境均为古代黄河冲击扇的前沿。菏泽市曹县、单县境内部分黄河大堤和河道尚保存完好,因而把这两百里长的黄河故道申报为联合国自然和人文双遗产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在遗产之内,大力发展旅游业, 建黄河博物馆,反映黄河给历代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历代官府为治黄付出的沉重代价,以教育后人不忘过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基地。
潘建荣提出要通过举办菏泽文化研讨会,增加旅游亮点,为发展菏泽服务;提出要开发好菏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让这些资源成为菏泽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