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建孔子礼乐团研讨交流会在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议室隆重举行。济宁市文化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郑庆军出席研讨交流活动。
周礼在鲁,金声玉振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济宁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孔孟以降,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基础,“金声玉振”则是孟子对集大成者孔子礼乐传承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与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联手共建孔子礼乐团,让人们对弦歌重现、礼仪复兴充满期待。
弦歌不辍,礼乐和鸣
研讨交流活动由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孟雷主持,他说,作为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所属的济宁民族管弦乐学会现有11个专委会,聚集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专业人才,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沈华介绍了孔子礼乐团的发端、愿景及推进情况,她表示,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与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合作共建孔子礼乐团,旨在充分发掘各自优势,共同打造民族文化艺术品牌。

礼以节人,乐以和情
研讨交流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孔子礼乐团的定位、内容、推广等展开探讨。济宁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郝晓虹表示,两协会联合打造孔子礼乐团,是一张专属于孔孟之乡的特色文化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琪说,孔子是伟大的音乐家,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济宁弘扬孔子礼乐文化得天独厚。济宁学院音乐学院退休教师汤守标回忆了上世纪在曲阜孔庙近距离聆听圣人孔子远古回声的珍贵经历,感慨共建孔子礼乐团时不我待。济宁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伟利、副秘书长李莉、刘思颂、张心宇等分别就发掘古典音乐魅力,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发表了独到见解。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济宁市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赵向东指出,这个世界,文化制度各异,唯有音乐相通。共建孔子礼乐团,即是古代礼乐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具体实践。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何彗星就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孔子六艺文创产品、打造济宁特色音乐文化名片提出设想。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学术部长冯彬就如何以礼乐为载体,弘扬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思路。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宣传部长郭焰就认清济宁地域优势、扩大孔孟之乡文化影响提出建议。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郑庆军形象地指出,“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足见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复杂的时代需要心灵的栖息地,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不能倒退,人心不可不古,务必不忘初心,守住一方净土,拒绝礼崩乐坏。共建孔子礼乐团,就是要打造我们的心灵栖息地。要坚持市场引领,顺应时代需求,牢牢把握“公益、亲情、市场”等几个关键点,围绕客户群体、市场赋能、受众需求、传播方式做好文章,他号召大家以这次研讨交流活动为起点,凝聚散落在曲乡艺海中的工匠,群策群力,顺应时代,推陈出新,锻造精品,为弘扬孔孟之乡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