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孟之乡讯 11月7日,第二十五届(2022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评奖会在扬州举行,共有华东地区18家出版社出版的134种图书参与评奖。由齐鲁书社出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主编,孔子研究院组织30余位学者参与整理、撰写的 荣获特等奖。
本书是孔子研究院推进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最终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该著作耗时十载,著录曲阜地区重要碑刻近700块,附录碑刻存目及研究文章20余篇,总计200余万字,涵盖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曲阜入选的全部90通(方)碑刻。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结合多种传世文献,对曲阜地域内有儒学价值的碑文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整理和注释,对前人著录进行了全面校勘,在历史大背景下透视碑文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儒学与历代中国的关系问题,是孔子研究院“中华文明内涵研究”的重要成果。
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遗存众多。碑刻作为特殊而重要的文化遗存,遍及曲阜城区内外。历代金石学典籍与地方志书对曲阜碑刻虽不乏记载,但也存在不少硬伤,或有缺失,或有重叠,或由于辨识不确等因素而造成著录之误。曲阜本地人去了解碑刻、传承文化,纠正前人失误,推广乡邦文献,义不容辞。
杨朝明以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组织一批学者认真整理,进行研究。这些学者对儒学充满热情,醉心于曲阜碑刻的文字释读与意义阐发,在孔子故里的众多文化遗迹中穿行,与烙有时代印记的碑碣石刻对话,将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精心著录,希冀为后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本。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尽量呈现碑刻原貌,既有非常详尽的介绍,又有相对准确的碑刻释文。可以说,《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在同类著作中相对完善,基本包含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碑刻,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部较有特色的文献,也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研读的本子。
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代的政治实践、社会道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曲阜碑刻作为一类特殊的儒家文献,记载并昭示着孔子、儒学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德风尚等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透过曲阜碑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孔子、理解儒学、把握历史。
孔庙中碑刻林立,既有专门保护历代帝王御制碑的十余座碑亭(里面也包含个别其他碑),也有石碣满墙的西斋宿,碑刻内容多涉及庙宇修建、祭祀礼仪等,碑刻的书写、刻立者涉及历代帝王、中央及地方官员、孔氏后裔等。考证碑文,阐明其价值,论述孔子、儒学与历代政权之互动,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切入点。孔府中的碑刻较少,但也有一定的价值。孔林中存有不少名碑、墓碑、拜谒碑,对于了解孔氏家族变迁和衍圣公对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非凡意义。此外,其他古迹乃至村庄、田野中的石碑对于探究中华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源流,亦有重要的价值。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以朝代先后为序,对汉魏至民国时期曲阜地区的重要碑刻进行著录,并对碑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部分典故、稀见人物等加以注释,为后人研读碑文提供了重要参照。一些“论说”对碑刻的史料价值和儒学价值予以剖析,不仅有益于后人对其价值加以体认与把握,也为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思想启迪。
另外,该书附录的相关研究文章,或站在某一历史朝代的层面考察曲阜碑刻折射出的儒学时代化特征,或从某一古迹胜地的角度出发对此处碑刻进行全面梳理、综合考证,又或将某些石碑作为重点个案考察其史料价值、分析其独特之处。这些文章不仅拓展了儒学研究的视域,也为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示范、提供了借鉴。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对探究儒学的历史流变、儒学与传统中国的深度互动,认识儒学的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探寻儒学历经两千余年而绵延不绝的因由,找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