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作者在“孔孟之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越南人眼中的仲子庙》的小文。2023年1月28日,复于“儒家记忆”公众号发布《微山仲子庙“安南使节题咏碑”考证》一文。根据台湾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清代越南使节刻诗立碑在中国》的考证,得出明确结论。微山仲子庙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越南使节题咏篇目最多,题咏碑刻最多、立碑时间最早的地方。经过陈益源教授的调查研究,清代越南使节出使中国途中至少曾于广西桂林湘山寺、广东清远飞来寺、湖南祁阳浯溪碑林、江西南昌滕王阁、河南汤阴岳王庙、河北邯郸吕仙祠,以及山东邹县孟庙、微山仲子庙等八处刻诗立碑。
依据修订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刊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的《续修仲里志》和仲子庙现存清代碑刻记载,列出微山县仲子庙共有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到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多达21位安南使节留下的27首“使节谒庙诗”。他们用不同的凭吊方式,或一诗一碑,或一碑两诗的格式,把这些赞誉之文镌于石,或立于院,或镶于墙。
这些题咏碑刻的作者,分别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正使、鸿胪寺正卿阮进材1首,副使、吏科都给事中陈世荣1首。康熙辛未(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闰七月,正使阮贵德1首,副使陈璹1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正使、工部右侍郎阮名儒1首,副使、大理寺卿阮廷策1首。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九月,正使陪从、工部右侍郎、锦川伯阮翘2首,副使、御史台佥都御史阮宗窐2首,副使、承政使司承使邓茂2首。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孟冬,正使、户部右侍郎、午亭伯阮宗窐1首,副使、翰林院承旨、莱亭伯阮世立1首,副使、翰林院承旨陈文焕1首。并且由此可以看出正使阮宗窐的身份比乾隆八年时过此,身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五年前的副使升级为正使,官职也由原来的御史台佥都御史升为户部右侍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四月,正使、丙辰科进士、荣禄大夫、赐金紫入内侍大参僚、刑部左侍郎陈辉淧2首,副使、特赐荣禄大夫、赐金紫翰林院侍讲学士颖城伯黎贵惇2首,副使、特进光禄大夫、赐金紫翰林院侍制、会芳伯郑春澍1首。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孟冬,正使、壬申科进士、御史台佥都御史段阮俶1首,副使、甲戍科进士、东阁大学士武辉珽1首,副使、壬申科进士、翰林院侍读阮暚1首。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谒仲夫子庙》失名1首,副使、乙丑科进士阮仲铛1首。乾隆辛丑(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季夏,正使阮惟宏1首,副使陈功栎1首。
由此可知,微山县仲子庙先后有阮进财、陈世荣、阮贵德、陈璹、阮名儒、阮廷策、阮翘、阮宗窐、邓茂、阮世立、陈文焕、陈辉淧、黎贵惇、郑春澍、段阮俶、武辉珽、阮暚、失名一人、阮仲铛、阮惟宏、陈功栎等21位安南使节题咏诗文27首之多。
其中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正使、鸿胪寺正卿阮进材,副使、吏科都给事中陈世荣诗咏刻碑上石,现存微山县仲子庙。康熙辛未(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闰七月,正使阮贵德,副使陈璹诗咏和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正使、工部右侍郎阮名儒,副使、大理寺卿阮廷策诗咏皆分别刻碑上石,现存微山县仲子庙。这三块碑刻,共载有题咏诗文6首。
而据《康熙实录》卷一二七、《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一载:阮进材乃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安南国派往北京谢册封恤恩并进方物的使节团成员,该趟正使为阮廷滚(途中病故),陪臣有黄公寘、阮进材、陈世荣。可知阮进财、陈世荣这块刻于1686年越南使节题微山仲子庙诗的石碑,是目前在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块,弥足珍贵。
除上述21位安南使节27首题咏诗文外,根据《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所收诸书的文献记载,载及微山仲子庙者计有五处,作者分别是:丁儒完、阮宗窐、阮辉𠐓、武辉珽、胡士棟。而阮宗窐、武辉珽的题咏分别见于清光绪《续修仲里志》,其中《续修仲里志》中,失名的那一首《谒仲夫子庙》,通过《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得知,作者正是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安南国正使胡士棟。诗曰:
纯孝天然具此衷,便從磨勵到渾融。
三年軍賦為邦政,千古干城衛道功。
名阀詩書家澤在,祠崇俎豆國榮隆。
遠來有幸瞻遺範,澡浴洙源沒派中。
而《续修仲里志》所未载的丁儒完、阮辉𠐓题咏诗文,在丁儒完《墨翁使集》中有一首《过兖州题子路庙》,诗曰:
天不单生鲁素王,且生夫子㶷雷祥。
孚朋挛固尘车马,履道安闲闯室堂。
隳邑雄消梁扈种,乘桴又压北南强。
庙傍村落家家孝,负米余风感一方。
阮辉𠐓《奉使燕京总歌并日记》(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记其三月初五日经仲家浅:右岸上有仲夫子庙,扁“圣道干城”,对联云:“治赋其才,升堂其德,七十国追随无倦,长为至圣之干城,先游夏而列贤科,有自来矣;负米是孝,结缨是忠,二千年俎豆常新,允作帝王之师表,并颜曾而膺世爵,不亦宜乎”,因留刻石碑一律:
兼人无论气行行,真积彰然道德光。
负米于亲隆孝慕,乘桴与子契行藏。
升堂学启千秋秘,列鼎辉生万禩香。
培植斯文天意厚,支分泗水庆流长。
由此得知微山县仲子庙共有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到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续修仲里志》所载或未载的多达23位安南使节留下的29首“使节题咏诗”。尚不包括清嘉庆以后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安南使节李文馥、范之香、阮有立、范熙亮、阮述五人题咏微山县鲁桥镇区域的诗文6篇。
微山县仲子庙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之多的安南使节题咏碑?作者在《越南人眼中的仲子庙》、《微山仲子庙“安南使节题咏碑”考证》中说:早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著名的学者顾彩就已经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说:“仲夫子庙屹然峙于(运)河干,虽贩夫戍卒咸知瞻礼而致敬,盖南北舟楫谒孔颜庙者,登陆九十里。谒曾庙者,百里。谒孟庙者,亦七十里,皆非便径。惟仲庙则当水程之孔道,晦冥风雨,亦得於鹢首瞻拜之,人人目中有仲夫子也。”(清光绪《续修仲里志》序)
微山仲子庙原有160余幢历代碑刻,包括纵达10方的越南使节题咏碑。然截止到目前,仅仅保留下三块年代最早的安南使节碑刻,无论从碑刻总数还是安南使节碑刻数目,均不及原有的三分之一。那么余下的“安南使节题咏碑”是上世纪战乱中被毁坏?还是六十年代运动中被“人为破坏”?还是另作他用呢?为此,作者在《越南人眼中的仲子庙》、《微山仲子庙“安南使节题咏碑”考证》行文之前,专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取证。通过采访的重点对象、当时的仲浅大队成员、时年90岁高龄的仲兆皇老人。得到的信息是:1959年9月25日 “反右倾”运动全面展开,继续大刮“五风”。是年,在仲浅村南三里处建设“国营三里碑排灌站”,仲子庙古碑多数被运往建设工地,用于基础建设。这一点,从1989年12月出版的第一期《鲁桥镇文史资料》的记载中得到印证。他的讲述,应该具有重要的参考信息。带着这些信息,作者又探访到当时负责装运的老人。得到的答案是:我国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建设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受到严重的经济制约,更没有像现在水泥预制件等大型的板材。所以,这些不大不小、取材适中、光滑平整、便于装运的古碑被当成首选。整幢拉倒后,运往水利建设工地。
那么纵达29首之多的诗文,他们是不是都镌刻上石呢?前面已经说过,微山仲子庙目前现存的康熙二十五年阮进材、陈世荣,康熙三十年阮贵德、陈璹,康熙三十一年阮名儒、阮廷策3块刻石外,这3块题咏碑上分别刻有6位作者的6首诗文。那么其他的17位使节的23首诗文是不是也都镌刻于石?2019年,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营三里碑排灌站”,施工中发现仲子庙碑刻残石。
2019年夏,国营三里碑排灌站进行整改,在拆除柴油储油罐旧墩时,发现砸烂的仲子庙石碑。仲子后人仲崇民在得到信息后,赶赴现场,在其中找到署有胡士棟名字的诗刻残碑两块,后期并制作拓片,从中辨识字共53字。根据拓片可辨识内容,对照《续修仲里志》,得出此碑正是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谒仲夫子庙》失名和《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中胡士棟的1首和阮仲铛1首题咏诗碑,该碑一石两诗。而依据《续修仲里志》,阮仲铛题咏诗全文如下:
杏坛橐籥扇群英,才德都从铸后成。
礼乐诗书通治教,华勛臯契自师生。
剑琴环侍提宗旨,车履陪游翼主盟。
迈往孰如夫子勇,亿年圣道有干城。
遗憾的是署有“胡士棟”三字的那一块,因保护不力,被当作废旧石材卖掉,不知所踪,剩余的一块,由仲崇民运往家中收藏。这种情况,已非一次,2021年,水利部门在改建仲浅村北排灌站(原南王排灌站)之前,作者就发现数块嘉庆年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耀清之妻、仲振棕之妻的“两世贞节”牌坊构件和刻有“彤管生辉翠竹千秋”等文字的立柱,向村居负责人提出及时运回,加以保护。而因不够重视,同样被当作废旧石材卖掉,打了石子。数百年石刻文献,毁于一旦,令人扼腕叹息。
另外,尚有截断成数段的仲子庙碑刻,根据仲崇民口述和制作的拓片了解到,在碑刻阳面分别阳刻着“三里”、“碑排”、“灌”、“站”字样的残碑四块。其中刻有“碑排”二字的这块砌于基石,“灌”字上字迹难辩。“站”字被施工方填于地下,可辩识字为43个字。然依据拓片可以辨识的字迹,结合《续修仲里志》内容可知,该刻石刻有乾隆八年阮翘2首,阮宗窐2首,邓茂2首的6首诗文。一石六诗,在所有现存的“安南使节题咏碑”中,规制之大,尚属首次发现。依《续修仲里志》,六首诗文如下:
《谒仲夫子庙》有序
安南国使秋日达济甯汶水路,祇谒先贤,仰瞻尊像,想仪型之如在,羡庆泽之长存,谨述赞扬,拙韵虽未足形容哲范,聊以表〔尊〕师重道之真情尔。
正使陪从、工部右侍郎、锦川伯阮翘
勇抛侠剑玩儒珍,卓尔升堂悟圣真。
千乘治兵材辅世,片言折狱德孚人。
试能已著蒲三善,得志应令卫一新。
道晦当时光万载,庙庭瞻仰素冠绅。
哲范留芳百代宗,灵祠增焕旧垣墉。
秋风若显英英气,旭日于昭行行容。
裕泽长流同汶水,鸿名高揭对邹峰。
尊崇盛意今犹古,丰洁馨香四序供。
又 副使、御史台佥都御史阮宗窐
秀分泰岱挺英姿,景行高山百世规。
蔾藿事亲思不匮,马裘共友矢无私。
学施有政蒲三善,孝达为忠费一堕。
衮冕如生风范在,升堂拜谒自夔夔。
义勇精城日月知,道墙数仞立平窥。
高标矗矗东山顶,清庙崇崇汶水湄。
俎豆常新周礼乐,衣冠宛旧汉威仪。
无穷天地今而后,亿载群蒿若一时。
又 副使、承政使司承使邓茂
造艺升堂学业成,翼扶圣道重干城。
刚方勇可三军帅,政事才高十哲名。
也果片言能折狱,有孚邻国不要盟。
高风凛凛标千古,天地悠长日月明。
远山献秀水流光,巍业名祠万古香。
规制焕然唐栋宇,仪容俨尔汉文裳。
尤重华衮恩荣贲,百代冠簪庆泽长。
陪介遥临虔仰止,尊崇寸念寓篇章。
综上所述,通过微山县仲子庙现存和“国营三里碑排灌站”发现的石刻残碑,已经知道微山县仲子庙内原有的5块“安南使节题咏碑”。那么其他的安南使节题咏诗文是不是也同样镌刻立石?我们只能求助于《济州金石志》中的答案了。
检阅《济州金石志·济州石四》卷五合计十笔关于安南使节题咏碑的记录,持与《续修仲里志》卷六两相参校,可以互补有无。确知《济州金石志》关于安南使节题咏碑的前五处记录实为现存康熙年间的3块诗碑。
而后五处的记载分别是:《乾隆八年先贤仲子庙诗石刻》,阮翘七律二首,阮宗窐七律二首,邓茂七律二首,六十四代世袭翰五经博士仲蕴锦立石。按:此刻石正书诗十七行,年月题名一行,在仲庙内二殿前。
《乾隆十二年先贤仲子庙诗石刻》,阮宗窐、阮世立、陈文焕七律各一首。按:此刻正书诗十二行,年月题名二行,在仲庙二殿前。
《乾隆二十六年先贤仲子庙诗赞石刻》,陈辉淧七律一首,黎贵惇七律一首、四言赞一首,郑春澍七律一首。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耀涵立石。按:此刻正书诗赞二十行,年月题名二行,在仲庙内。
《乾隆三十四年先贤仲子庙诗石刻(<续修仲里志>作乾隆三十七年孟冬)》,段阮俶、武辉珽、阮暚七律各一首。按:此刻正书诗十一行,年月题名一行,在仲庙内。
《乾隆四十三年先贤仲子庙诗石刻》,胡士棟、阮仲铛七律各一首。先贤六十五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耀涵立石。按:此刻正书诗十行,年月题名二行,在仲庙内。
此五处乾隆年间的5块诗碑,包含了“国营三里碑排灌站”发现的胡士栋、阮仲铛石刻残碑1块和阮翘、阮宗窐、邓茂石刻残碑1块。加之康熙年间的3块安南使节题咏碑,明确得知微山县仲子庙已知的安南使节题咏碑是8块,然有三幅“安南使节题咏碑”不知所踪。再是阮辉𠐓的“因留刻石碑一律”,证明他也有1块。若加上阮辉𠐓的1块。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那就是仲子庙最少有9块“安南使节题咏碑”。
这9块题咏碑,总共镌录了20人的26首题咏诗文。除了丁儒完1人的1首没有说明外,那么还有两首题咏诗文的作者和题咏内容没有答案?那么是谁呢?《续修仲里志》又给出了答案。他就是乾隆辛丑季夏(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的正使阮惟宏,副使陈功栎。其《谒仲夫子庙》如下:
知行正是工夫处,勇果能于义理中。
宰邑未堪筹蕴蓄,隳都曾不惬奸雄。
壮怀可作三军气,厚德元从一孝充。
奕奕庙廷光世泽,巍巍山斗表高风。
阮惟宏
行行正气凛风霜,天假干城翊素王。
师友相传皆阃奥,君亲自许在纲常。
至今俎豆荣恩重,终古云礽嗣允长。
汶水凫山清范在,经过犹似挹余光。
陈功栎
然而《济州金石志》却没有录入此两首诗文的信息。不知道是没有勒诸贞石,还是遗漏未录。但按照安南使节题咏碑镌刻的前期惯例,此2首题咏若是1石。如此,仲子庙则应该有10方“安南使节题咏碑”。
至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微山仲子庙“安南使节题咏碑”的数量和遗存状况,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能够引起重视,尽快发掘保护,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瑰宝“重见天日”。以此推动微山县大运河文化代建设,提升古镇文脉。成为践行“两个结合”、推动文化“两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遗留在微山县的这些越南使节题咏诗文,既有助于对越南北使诗文的挖掘、校勘,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思想留给越南文人什么样的评价与影响,意义重大。越南使节题咏碑及其相关作品,可以充实当地的传统文化资产,进而发扬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人文价值。
作者简介:
仲伟帅,山东微山人。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仲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济宁市优秀儒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