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段中的运河,“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文化底蕴极为丰富。自鲁中古任城——济宁至鲁南大门的台儿庄流域更为集中的体现了黄河文化祥瑞,诸子百家、城廓文化比比皆是。自宋元贯通以来,运河满载着中原文化更加快捷的融入中华文明大家庭。
尚书中最古老的记载“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就发生在这里。
《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编钟编磬在古代国家大典中是首席器乐。在没有发现金属之前“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应该是“泗滨浮磬”最早的形象记载。到唐天宝中“泗滨浮磬”一度被用“华原磬”替代。唐诗人白居易、元稹都以此为题,用长诗批评唐玄宗重“胡乐”,追求华丽,是中唐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到宋朝,才又恢复了“泗滨浮磬”的历史地位。
后来,各类乐器有了大发展,编钟编磬才渐渐地被湮没在历史中。
1978年枣庄考古发掘中,在滕州姜屯出土了西周时期的十三枚编磬,引起了轰动。中央电视台为此制作了《编磬的新生》节目,1995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何谓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峄阳孤桐”古今各种文献多说“峄山生名桐可为琴”,“峄山孤桐为良材,用以为贡物”(详《丛考》),《风俗通义》“梧桐生于峄山之阳岩石上,采东南孙枝为琴”。
伪《孔传》对“孤”字解为“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泗滨浮磬”《尚书正义》:“泗水旁山而过,石为泗水之涯石,在水旁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为磬,故谓之浮磬也”。磬字最早见于卜辞,卜辞:“鼓·磬·言·南 ·和”。《诗经· 商颂》第一首《那》:“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古代磬声被尊为“集大成者”,曲阜孔庙大成门上“左掖金声,右掖玉振”是孟子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先贤之大成。
据现代测定,在众乐演奏中,磬声的穿透力是极强的,百米之外众音中,只有磬声可闻。
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和枣庄的关系
禹贡中的“海、岱及淮惟徐州”的徐州古史中有三处:一处在河北大成,一处在今江苏徐州,但都不是禹贡中的徐州。禹贡所指的徐州,在薛城,《尚书校释译论》 “鲁国南境的徐州。《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十一年(前339)薛改名徐州,薛国在今滕县东南四十四里,地在鲁国东南,齐国西南。”此古徐州正是枣庄的薛城区。
《尚书》奄(曲阜近)庇(滕东南)随盘庚西迁殷(安阳小屯)。安阳出土武丁(前1254年)之妻妇好墓中的磬石“妊冉入石”“妊竹入石”应是盘庚西迁(前1324年)所隨带有仍国之贡品(古仍·任·妊通)。《春秋·左传》“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后夔收之”。
《左传·定公元年》“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仲虺:今日之欢城,古薛西四公里)。
峄城自夏以来,一直隶属任国所治,《竹书纪年》“(任城)夏曾治至滕之东南”。
古任国在今邹城西邻鲁桥镇北十余里泗水入湖处的仲浅村(红荷湿地北约十公里),元至元八年(1271年)迁至今济宁市。今日济宁市博物馆迎门处仍悬“厥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地区有此文字记载。
《水经注》“泗水,出陪尾山(传禹登此山)西经曲阜、兖、邹”西,(古任城)入湖。更往西为鲁西冲积平原(以巨野为中心的“大泽”—地质学家娄华君论证为古撞击大坑)百公里内几无石可言,邹县东南恰和枣庄西北山区相连接。再从泗水源头上看,泉林南距枣山区仅数十里,《寰宇记》“泗水之南四十里取磬石上供乐府”。 由此可见古任城入贡“妊冉入石”的“石”枣北山区是首选无疑的。
《尚书校释译论》(顾颉刚著): “《锥指》以为‘峄山自北而南,葛峄乃邹峄之尽处,故峄阳当在下邳。’王先谦《参证》则谓峄山在邳州西北峄县(今枣庄市南)东,峄县以此名,据以此观地形图自邹县峄山起,山脉向东南迤逦而来。络绎于邹县、滕县、薛城一线之东,至旧峄县境(地当邳县西北)已是余脉,则正如冀州太岳山脉之南称岳阳一样,此地自可称为峄阳。”“葛峄山为峄山之全称”。《孔疏》谓(葛峄山)即峄阳孤桐之山。此处对“峄阳” 说的何等清楚。
史学权威顾颉刚先生梳理了先贤们的考辩,将80%以上的“峄阳”锁定在我们区域。
说80%以上是不妄的,设想邹城南的峄山是头,肩膀以下都进入了枣庄,以车正奚仲所在的青山头(夏庄)为腰,峄县因之命名的葛峄山(天柱山)为尾,整个“峄阳”不都横陈在鲁南大地上了吗。
“峄阳孤桐”的产地更为清楚。
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是这个地区共有的贡品,发生在这个半径不足50km的狭小地带,不容置疑的是枣庄独具了这个不可分割的历史贡献。
编磬的新生
1978年在滕州姜屯出土了2400年前的十三枚编磬,其中有两枚破损,后经枣庄原音协主席杨浚滋苦心专研,用枣庄之石成功的补上此两枚,并演奏。1987年在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奏成功,后又多次在省、中央以至法国卢浮宫和联合国舞台盛况演奏,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我国著名人士,原文化部长贺敬之、音乐界权威王子初、赵沨、朱践耳等,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
国际上也引起的巨大的反响。
日本《东京新闻》、韩国、香港、台湾都作了报道,一些外国音乐机构都发出邀请,邀请出国讲学访问。
为此,中央电视台在枣庄进行了深入采访,制作了《编磬的新生》电视节目,并于1995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此外,为此到枣庄考查的权威人士众多,其中,地球物理研究员耿乃光教授专程来访,并对磬石原材进行了权威性的化验分析,并为此作了专著。
中央音乐学院等多家团体在峄城吴林石材厂购得泗滨浮磬之复制品。
《尚书》中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恰恰都出现在枣庄地区,可以想像枣庄人,弹奏着“峄阳孤桐”东南孙枝之琴;敲击着枣庄之石补上的“姜屯十三枚编磬”;乘上台儿庄古运河之船;左揽青檀,右掖抱犊;唱起古文化遗产之歌。尽情的享用着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这些瑰宝,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