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宁城的老照片,对比城区如今的面貌,沧桑巨变尽现眼前:狭窄不平的青石板路变成了条条宽敞整洁、四通八达的柏油大道,成片的低矮平房被座座高楼所替代,曾经兴盛的古运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一处处绿地、广场展现出市民惬意、安乐的生活美景。
60年前,济宁城区面积仅有5.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万人,城市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此后,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缓慢的发展后,城市建设与其他各项事业一起伴随着改革开放步入了大迈进的新时期。回望城市发展历程,巨变中汇聚着全市人民的心智,如画的家园浸润着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
关系千家万户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率先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的突破,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了飞跃式的提高。先后新建、拓宽和改造了古槐路、车站西路、太白楼西路和东路、建设路、共青团路、红星路、常青路、?河路等19条城市主干道,并配套建设改造了40余条小街巷,基本解决了影响市民出行的“卡脖子”、“断头路”问题,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煤气事业1982年起步,是全省最早发展管道煤气的城市,20多年来,煤气一直是广大市民烧水做饭最主要的燃气,去年,利用原有管道设施,天燃气置换工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城区16万户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新燃气。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迅速,随着东、西、南、北及吴泰闸等5座水厂的建成使用,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基本结束了一个家属院一个水笼头的历史。环境卫生随着城市的进步达到了新水平,专用汽车、吸粪车、装载机等现代化设施逐步替代人工劳作,每年都新建、改建多座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垃圾和粪便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热电工程项目近十几年陆续建成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业与民用供热。另外,城市公交、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刚刚进入新世纪,建设部安居工程试点?河花园小区的建成,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城区房地产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太白小区、益民小区、铁塔寺小区、运河小区、明珠花园小区等一批环境宜人、基础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冠亚星城落户济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建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楼房建筑质量水平。10年来,一批批市民喜迁新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我市在加快房地产开发的同时一直十分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住房困难问题,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制度建设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市政府还出台了《济宁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城区和市属10县市全部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
济宁市人民公园建于1962年,这个借老城墙为山、护城河为水的综合性公园,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市民休闲、游玩的主要场所。上世纪末,仙营绿地的建成让广大市民眼前一亮,并欣喜地感觉到,我们的城市开始像花园一样建设了。自“绿亮清”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建成了新世纪广场、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快活林绿地、双拥园、洸河公园、洸泭河滨河公园等20多处档次高、功能全、规模大的户外休闲场所,人民公园、百花公园经过改造免费向市民开放,重点依托古运河在城区实施了河湖水系改造,沿街单位纷纷进行了拆墙透绿,每一项工程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理念。同时,不断调整完善城市主干道绿化植物配植,加强了入城口和城区周围的绿化、美化,形成了相连成片的城市景观带。
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处在龙头地位。近年来,我市舍得拿出本钱聘请国内外专家,高水平谋划济宁的未来。前不久,济宁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编获得省政府批复,长期以来的瓶颈制约被彻底打破,济宁的城市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美好的前景勾起了广大市民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深情寄托。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宏伟蓝图的绘就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规划者们最早于1978年和1984年先后两次修订我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又再一次编制完成新一轮规划方案,还先后编制完成了多个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这都为城区30多年来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与管理密不可分,重建轻管难保建设成果。1980年,我市成立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长期街头巷尾的执法中,人员队伍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03年,济宁市综合执法局成立,他们始终坚持“亲民、爱民、敬民、为民”的执法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履行职能,重点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环境面貌,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综合执法人员被广大群众亲切喻为城市的守卫者。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倍感自豪和满足。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都在日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创出的“兖州模式”、“汶上速度”等振奋人心的壮举,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
抚今忆昔,城市发展的史册镌刻下一个个鲜明的印记,在新的时代里催动着济宁人以更饱满的热情、更高涨的干劲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采取“中心突破、轴线辐射、圈层发展、城乡一体”的战略,逐步将济宁建设成为生态良好宜居、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提升在鲁南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济宁人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坚定选择。
加快推进“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进程,实施中心突破拉开城市发展框架,54项城市重点工程在济宁高新区、北湖旅游度假区、济北新区、西城区等区域全面展开。这是济宁人昂首奋进的实际行动。
沐浴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济宁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在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中,即将迎来如彩虹般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