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5月18日,为庆祝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全面展示济宁和邹城市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总体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邹城市文物局在邹城博物馆举行“济宁暨邹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启动仪式。邹城市政府副市长吴婧出席仪式并致辞,邹城市文物局负责同志及邹城市文物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邹城市文物局负责同志介绍了邹城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情况。吴婧在致辞中指出,文物文博事业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邹城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孔孟文化遗产地世行贷款项目,孟子馆、孟子邮局正式开馆,大力实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历时五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济宁市共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邹城市共普查可移动文物121917件,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七名,济宁市第二名。
据了解,国际博物馆日是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发起并创立的,定于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此次举办的《济宁暨邹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以大量鲜活生动的图像资料,再现了邹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加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推动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