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陆军原副政委张建华同解放军代表团26名女代表联合建议:以孟子母亲为典范设立“中国母亲节”。他建议以孟母为标识,把孟子出生的时间定为“中国母亲节”,并且定为全国母亲的法定假日,开展以弘扬母亲文化、促进家庭相亲相爱的纪念活动。“创设中国人自己母亲节”的呼声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孝敬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早就有“汉文帝试疾尝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但由于这些年教育的缺失,不少地方一些人曾出现了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遗弃父母的问题。因此,特别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进行弘扬孝道精神的教育,而深化这一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建立“中国母亲节”。
建立“中华母亲节” 任重而道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2015年0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这所学校中,母亲对孩子性格、道德等方面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母亲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母教文化对家庭和谐起着支撑作用,孟母的教育理念和孟子的民本、和谐思想在今天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和社会团体呼吁建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母亲节,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推动“中华母亲节”的创设,满足人民群众情感表达的诉求,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尊母、爱母、敬母、孝母的美德,满足人民群众情感表达诉求。邹城市在弘扬母教文化,发掘母教遗产,开展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等方面,一直在做着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邹城市委书记柳景武指出,邹城是儒家文化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邹城市以“旅游+”为抓手,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壮大文化产业。尤其是连续十年举办的母亲文化节,推出了更多的文化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孟子故里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柳景武强调,邹城应继续深化文化研究传承,持续深化邹鲁文化、母教文化、始祖文化研究;办好母亲文化节、世界青年儒学大会,策划推出更多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文化知名度。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庆节指出,作为孟子故里、母教文化发源地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南部主战场,邹城积极主动担当弘扬中华母教文化重任,连续十年成功举办母亲文化节。先后以“弘扬母亲文化·传承儒家思想”、“走近孟子·感悟母教”、“礼在邹鲁·爱满桑梓”、“明理知义育家风·崇德向善树文明”等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诠释和弘扬孟母教子精神,高规格举办了“全国十大当代孟母”表彰、“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孟子故里行”、“母亲颂”、“母爱无疆”、“爱的礼物”等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
邹城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永玲认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和家风建设,随着社会发展,很多父母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没有正确的育儿观念,这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目前,中国母亲的育儿理念越来越理智,中国母亲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王永玲强调,邹城是母教文化发源地,作为一个邹城人,她有责任和义务将母教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母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确的育儿观念,为母亲们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文化突围 母教文化圣地已现雏形
我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以孝治家、治国、治天下,然而我们却没有自己的母亲节,这对于拥有悠久灿烂伦理文明的国人来说,不能不算一个遗憾。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而孟子故里邹城,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在这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深入国人骨髓之中。
1992年,邹城成立了由山东省妇联主管的孟母教子研究会,举办了“孟母教子学术研讨会”。近年来,邹城先后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了“十大慈母”、“十大孝星”、“ 好媳妇”、“ 好婆婆”评选活动,表彰“教子有方好母亲”1000多名,树立了“十佳好母亲标兵”。同时,举办了“好母亲”事迹展,制作了家庭教育专题片,在城区繁华地带设立了家庭教育宣传橱窗,营造了浓厚的家教氛围。
自2007年以来,邹城市已连续举办了十年以弘扬孟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并正准备兴建中华母亲文化园,为“中国母亲节”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借鉴。近年来,邹城市全面整合孟子文化、母教文化等资源,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打响了“孟子故里·儒风邹城”文化品牌,母教文化圣地形象已见雏形。
“把中华母亲节推向世界 邹城肩负重要使命”
近年来,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和社会团体呼吁建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母亲节,提出了设立以弘扬孟母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母亲节的建议。山东省十届人代会五次会议上,提出了由邹城市承办“中华母亲文化节”的议案,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2006年底,4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倡设的“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在邹城召开了成立大会,这就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简称母促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与会人员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先生等十几位专家学者郑重倡议:中国人要过自己的母亲节!在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上,与会学者一致敬推孟母为伟大母亲的典范,确定农历四月二日为“中华母亲节”。认为孟母作为中华母亲形象代表,邹城作为母教文化的发源地,理应在弘扬中华母亲文化中发挥牵头带动作用。
邹城作为孟子故里,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着相应的依据。母促会倡议将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的日子设定为“中华母亲节”,旨在弘扬中华敬母孝亲的传统美德,促进注重亲情的母爱母教的家庭建设。10年间,母促会众多仁人志士为中华母亲节的设立和所传达的理念而奔走呼吁。
李汉秋认为,邹城作为孟母“母教一人”所在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人为资源。“把中华母亲节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邹城的父老乡亲肩负着这样的重要使命!”
发挥“孝”文化当代价值
中国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应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因此,“孝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孝文化,最需要孝敬的就是母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广博浩繁,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孝”文化。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指出:“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通过举办母亲节,感恩伟大的母亲,从而增强国人对母亲的热爱和敬重,培养子女的孝道精神;同时又能激励千千万万的母亲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关爱子女。这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相亲相爱,培塑良好家风,进而推动社会的团结和谐,长久治安和文明程度提高,都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
初心不改 母亲文化节开启下一个十年征程
如今,中华母亲文化节已成为邹城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节作为发展邹城文化事业,活跃群众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项目,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作用已初步显现出来,已成为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沟通世界各地的精神纽带,对于弘扬和光大孟母厚德博爱的伟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母教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阳春三月,第十一届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即将开启下一个十年征程。
十年坚守,邹城以母亲文化节弘扬中国孝道文化;十年间,无数领导、社会人士、公知为“创设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奔走呼吁;十年间,母亲文化节凝聚了社会各界弘扬孟子学说、母教文化的力量和共识……
初心不改,再出发!
下一个十年,相信邹城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重的儒学儒风、优良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弘扬母教文化,发掘母教遗产,为推动“中国母亲节”的设立诠释孟子故里的历史担当,奉献出一个城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