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在中国道路上。近年来,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文化项目、文化工程和文化品牌建设,使优秀文化植根沃土,走向世界。
乡村儒学融入日常生活
儒学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是在大学课堂,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里?2012年底,来自海内外的部分专家学者,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试点开设了“乡村儒学讲堂”,从孝道和《弟子规》开始,向村民讲授儒学经典,并在村里设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栏,墙壁书写了修身齐家的格言。村里的大喇叭每天播放儒家经典故事,整个村子浸透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儒学真正走出大学课堂,回归乡村生活。
在开设乡村儒学讲堂的村庄里,在乡村儒学的教育与感染下,浓厚的文化和学习氛围渐渐取代了歪风陋习,乡村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在推广乡村儒学的同时,探索发展社区儒学、广场儒学,积极推进城市儒学发展。在城区,举办广场儒学讲堂;在社区,开办圣源国学公益大讲堂,扩大乡村儒学的覆盖面和感染力,乡村儒学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对接和互动。“乡村儒学讲堂”以独特的魅力,激活了民间潜藏的儒孝文化基因。经过传统文化的洗礼,勤劳朴实的村民对儒学文化、儒家道德的认识,从迷茫到相信再到产生敬畏之感,经历了质的飞跃。优秀儒家文化与民主法治的有机结合,将不仅是孔子的重光,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精神的飞跃。
优秀文化涵养为政德行
济宁作为孔孟之乡,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中负有重要责任。济宁市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探索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主线,提升干部为政之德,特别设立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政德教育培训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组合形成2至5天不同的教学模块。
为与课堂教学相呼应,让学员亲身体验、感受儒家思想价值理念,挖掘打造现场教学点。依托“三孔”“两孟”和孔子研究院等开发现场教学点,选取了孔庙大中门讲授儒家中庸思想,孔庙大成殿讲授儒家仁爱思想;孔府仪门讲授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汶上中都文苑广场讲授儒家为政思想;孔府戒壁图作为廉政现场教学点,颜庙教学点突出颜回德行、孔颜乐处的人生智慧;在孔林孔子墓讲授儒家人生观,孟府孟庙讲授儒家浩然之气精神,在嘉祥曾子墓讲儒家孝悌思想。此外,还在孔子研究院、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以及梁山等地,开发了现场教学点。
如今,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培训,已从济宁市级层面逐步拓展到省级以至全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的中长期班,先后到济宁开展培训。
国学经典融入乡村治理
曲阜乐和家园是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村民居民为主体,以传统文化为主脉,以社工服务为助力的社区治理和基层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模式。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已经在12个乡镇试点。
曲阜乐和家园建设,是由“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人居、乐和礼义、乐和养生”五个乐和构成的整体方案,组成一个既保存村落、农场、医馆、书院、集市,同时又能够发展生态农业、养老产业、养生产业、创意手工业的发展规划。这样的方案与模式,可以理解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一种发展道路;一条不是毁灭乡村,而是建设乡村、城乡共生的乡土型城市化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新的文明,一种身心境和、天地人和的乡村生态文明。如果说“乐和”是一种精神,“家”则是一种社会关系,“园”就是现实的、自然的和有形的空间,换言之,“乐和家园”四个字本身体现着万物共生,天下一家的内涵。
经过试点村的建设,“乐和家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社工站、互助会和联席会,激活了既有的乡村组织;大院、书院、庭院,开拓了活动空间;孔子学堂、食育工坊、节气养生、环保时尚、礼仪传习、乡村剧场,各种教育活动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精神生活,激发了居民心中的自主性、社会性和公益性。“乐和”理念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引进了生活,周公庙社区“乐和家园”工作经验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社区100例。
构建优秀文化体验胜地
在孔子诞生地尼山,有一座正在崛起的“尼山圣境”,这是一个以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为根本使命,以打造“文化休闲度假胜地”为总体定位,以建设“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是山东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工程。同时,也被济宁、曲阜两级政府列为头号文化工程。
尼山圣境整个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9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78万平方米。二期项目包括贤林书院、仁山书院、全球孔子学院联盟基地、环湖生态休憩带等,三期项目主要集中在尼山水库南侧,主要包括尼山创意产业园、尼山国际艺术中心等。
塑立孔子巨像是尼山圣境的最主要的核心工程,也是尼山圣境的标志性景点。孔子像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南麓,也就是宫像区主轴线最北端高地。孔子像坐北朝南,面向孔子湖,像高72米,基座高度为18米,为青铜铸造,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塑像,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尊者”形象定位进行塑造。
尼山圣境建成后,不仅将重构曲阜、济宁乃至山东旅游新格局,而且将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象,对打造济宁和曲阜文化新高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走向世界创新传播方式
2016年的7月22日起,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决赛阶段的比赛在曲阜进行。以电视辩论赛的方式创新儒学传播的形式,这是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积极探索。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支代表队,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儒学精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挥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作用,弘扬儒学精华,传承中华文明等热点辩题,进行了12场精彩绝伦的辩论。
立足儒学,是这次国际中学生辩论大会的一大亮点。这次辩论赛对辩手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引用儒家经典,并且数量和质量均有要求。因此,每个辩手都要深入地学习儒家经典文化并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这次的比赛不仅仅是一场辩论赛,而是一次以辩论赛为形式的大型原创文化交流活动,传递的不仅仅是辩论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辩论大会邀请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辩论队伍,就儒学精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辩论,对发挥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性指导作用,弘扬儒学精华,传承中华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种有别于传统辩论赛的形式,也让参赛选手们感到很新奇。来自青岛二中和上海建平中学的选手都表示,这样的赛事形式很新颖,他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儒学知识并不是很多,这样的比赛对于增强他们对于儒学的兴趣很有意义。
创造平台展现传统经典
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和济宁市委主办,曲阜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电视生活频道承办的“2016论语大会”,是一档大学生国学知识养成节目。在这样一场围绕《论语》展开的知识对决中,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于《论语》知识的熟知,同时也让他们对于《论语》有了更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深入了解。
选手之间在比拼中互相学习,而观众通过节目,向专家学者和优秀选手的儒学修养看齐。比赛中的许多题目深入浅出,多为《论语》背景故事、衍生意义、孔子及其弟子趣闻典故、相关年代历史常识、人文民俗等内容,主要考验选手对《论语》周边知识的储备,对《论语》多元化掌握的能力。比赛题目来源于《论语》等国学经典,同时,又对这些传统经典进行了全新解读,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普及目的,让《论语》连接现代,影响人生。
不仅仅是题目的创新,“2016论语大会”的比赛中还有许多的表演项目,十分的有趣,让人能够真切、形象地看到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总决赛赛场上的周制婚礼表演就让人印象深刻。
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论语大会,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论语》等传统经典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辐射全社会,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营造出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浓厚氛围。
儒学教化美德修身育人
监狱作为高墙内的“育人学校”,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仅是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
2009年起,济宁监狱确立文化育人战略,以警察职业道德培养、素质教育和罪犯核心价值观培养、美德教育为核心,以学儒育新和学儒强警为两大主线。一方面,以儒家文化独有的处事理论和修身方法来教育转化服刑人员,走出了监狱教育改造的新模式;另一方面,用儒家经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结合,提升干警道德修养,培养优良作风,增强工作能力。
通过学儒育新活动,服刑人员在儒家文化的洗礼中,坚定了“做有德好人,做有用之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愿望,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由“外发型”到“内发型”的根本转变,逐步走上“知廉耻,明是非,戒恶习,发善端,尊法治”的归正之路。
济宁监狱实施的学儒育新、学儒强警活动,不仅为济宁“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济宁市委确定为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也为儒家文化的社会化实践和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成功范式。
地处孔孟之乡的济宁监狱,汲取儒家文化精髓,古为今用,教育转化服刑人员,积极探索“明耻改过”“育德养性”“劝学增智”“导行自律”的文化育人模式,发挥监狱职能,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立足济宁铸造文化品牌
济宁市倾力打造孔孟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等济宁品牌文化,使这些凸显当地自然、人文优势的资源,凝聚了独特的地域蕴涵,不断传承与发扬光大。
济宁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建立中共组织的地区之一,拥有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近年来,济宁积极弘扬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品牌建设并重。微山县将弘扬红色文化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拓展红色旅游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实现红色旅游加速发展。实施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扩建、纪念展馆升级改造工程。金乡县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创新活动形式,引导游客由被动接受红色教育向主动参与红色旅游转变,将红色旅游转变为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经历。与节庆和纪念日活动结合,在烈士纪念日、王杰纪念日及清明、七一、八一、国庆节,开展缅怀先烈主题教育活动。由1955年修建的梁山革命烈士陵园和2012年建设的梁山歼灭战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梁山歼灭战遗址纪念园。
大运河记载了济宁历史文化的辉煌,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究、文史资料编纂、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围绕发挥运河古都优势,实施“以河兴市”战略这一主题,发挥了独特的引领作用。济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运河文化文史资料十余种,积极推进了运河文化的研究与发展。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大运河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市围绕打造干部政德基地的同时,运河文化也为政德教育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大运河治理中展现的古代政德思想》课程,是济宁市纪委、市委党校和市文物局联合开发设计的,是济宁市大运河“后申遗时代”保护和展示的一项内容,也是济宁市政德教育不断深化的成果。
#p#副标题#e#梁山县打造的忠义文化示范区,目前已进入设想和规划阶段。在学术研究层面,收集整理了反映忠义文化的相关影像、文字和图片资料。举办座谈会,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通过邀请水浒研究人士,特别是国内知名的水浒研究专家、抗战及解放战争研究界学者,对梁山县各阶段忠义文化进行研究、归纳、阐释。征集优秀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创作与梁山忠义文化相关的文艺作品。建设理论研究和宣传阵地,确定忠义文化的内涵,忠义文化或忠义精神,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形成关于忠义文化的权威论述。利用景区、遗址等设施,激活民间资金新建忠义文化博物馆或体验馆,使忠义精神可听、可看、可学。武术是忠义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梁山功夫已成为梁山的重要名片。推动武术进校园,特别是利用已创作完成的“武术广播体操”,使其成为教体工作和品牌文化的亮点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