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学者倡议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的。即阳历“9月28日”。也有人反对的。其实,说到底,以哪天做教师节是无所谓的,9月10日,与9月28日本没甚区别,一天都是24小时。若如此想人生亦无甚意义了。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主要目的是唤醒中华民族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尊师重道,彰显华夏民族之光明德性。这可是莫大的功德。
自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进行自我否定,文化遭灭顶之灾。泛滥的“唯物主义”解构了,民族生命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文化虚无主义泛滥成灾。人的生命脱离出来,溺于膨胀的物欲。
“万年积成的中华文明,当然有许多圣人,有许多传承教化的老师,但孔子无疑是所有老师中,最伟大的,成就最高的。因此
孔子提倡的“仁爱”无疑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道德意识。前面已说人们错误运用“唯物论”的危害。其第二大危害乃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阶级斗争”时代。再加上人们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直接将社会变成一个“动物”的社会,而非“人”的社会。两千年的孟子说:“人之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仁爱”就是体现“人性”的核心。去掉了“仁爱”人跟禽兽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民族圣哲是从“人性”的角度判定“人”与“禽兽”的。而不是有智慧,会说话就能称其为一个合格的“人”。这点是很了不起的。所以孔子的教育也就是“人”的教育,教育我们如何做个“人”。“仁”者,“人”也。
《礼记 学记》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
失掉了“信仰”,世界只是一堆偶然的、无意义的物质存在,与生命毫无关系。这样的人生是地狱的人生,这样的民族是地狱的民族 。信仰只在人的一念,一念的产生,并将这一念坚持下去,贯彻、融入自己的生命。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的信仰就在于“我欲”——“我想着这样”。意念的连续构成了信仰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人的生命赖此光芒四射,甚至照耀千古。一个民族赖此,其文明生生不息。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绝不是偶像崇拜,我们相信圣贤伟大的人格魅力。只有心存信仰的人才懂得敬畏天地,敬畏圣贤。以唯物史观论圣贤,是自我的狂妄与无知。《中庸》上说:“尊德性而道问学。”首先我们要尊重人类所具有的这个光明而神圣的“德性”。这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大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德性”不尊,信仰不能贯彻、融入生命,如同教育“空中楼阁”。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而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个世界的,不是哪个朝代的,哪个国家的。希望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早日实现。
己丑年(8月14日)于善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