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级,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热点,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
微山因湖而设,境内的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湖内景色优美,生态富足,是山东省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条件和要素。但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在下列几点上发力。
全域联动。坚持“大旅游”观。近年来,微山县坚持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围绕“来微人数、停留天数、来微次数、消费钱数”四大目标,树立“以水为魂,全域旅游,全景微山”的理念,坚持“以‘红’为线,以湖为景,以岛为家,以富为本,公司化运营”的定位和“湖区观光、岛上度假、渔村休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为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实现从景区旅游向无处不旅游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要坚持“大旅游”观,全面优化体制机制,把“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列入全县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业创新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联动机制创新工程,服务提升工程,营销创新工程,监管提升工程,将整个微山湖打造成市民与游客共享的最好空间。为调动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对各部门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问责,从而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氛围。
多点融合,践行“旅游+”战略。近年来,微山在旅游工作中抓住六点一线,实践3311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微山岛景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南阳古镇景区建成实现了公司化阴影;驩城二级坝湿地景区,微山湖国际游艇俱乐部,独山岛景区初具规模。倾力打造的30个农渔业休闲观光园,30个渔村,10个节庆活动,10种旅游特色商品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有这些,不仅促进了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且丰富了旅游产业供给,践行了“旅游+”。但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微山必须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注重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做好“旅游+”文章,以旅游为抓手,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打造“实力微山,魅力微山,创新微山,幸福微山”。在工作中,推动“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并提升一批特色旅游乡镇、村;推动“旅游+工商业”,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推动“旅游+农业”,积极构建融旅于农,显农于特,农业效益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深化“撒网、垂钓、休闲、品鲜”等体验类产品;推动“旅游+生态”,推进旅游生态化和旅游度假区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以文带旅,以工带旅,以旅兴商的“文工商旅”综合发展机制,形成“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模式。从而有效发挥“旅游业一业性而百业忙”,“一业兴而区域旺”的作用。
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建设。全域旅游的重点是共建共享。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要让广大游客、市民共同参与;既要让游客玩得顺心、放心、开心,又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散客化时代,面对微山旅游的资源比较分散的特点,需要加快资源整合,才能顺应旅游全域化、资源需求全域化的发展趋势。对微山来说,实现全域旅游,首要的是构建便民高效安全的交通网络;串联城市、景区、乡村,形成便捷的一日、二日、三日游线路。二是以交通客运枢纽建设为重点,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让游客零换乘,方便出行。三是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微山城市智能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形成以电子信息屏、数字电视、旅游网站、旅游热线、咨询服务网点和游客流量监控、分析平台等为配套的旅游信息服务安全警示系统,提升微山信息化水平。四是要抓好厕所革命,停车场优化扩容,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旅游引导标示优化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夯实旅游公共服务基础。